位置:成果数据库 > 期刊 > 期刊详情页
下扬子地壳P波速度结构:符离集-奉贤地震测深剖面再解释
  • ISSN号:0023-074X
  • 期刊名称:《科学通报》
  • 时间:0
  • 分类:P315.3[天文地球—地震学;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天文地球—地球物理学]
  • 作者机构:[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2]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
  • 相关基金:致谢 J.A.Hole和C.A.Zelt先生提供相关程序,陈晓非教授提出宝贵的指导和意见,在此一并致谢.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304006)、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109)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批准号:2002CB412604)共同资助.
中文摘要:

利用适于地壳速度结构重建的有限差分反演技术和RayInvr技术,解释了下扬子地区符离集.奉贤地震测深剖面密集的宽角反射,折射地震资料,重建研究区地壳上地幔顶部P波速度结构.该剖面速度模型在纵向上大致可分上地壳、中地壳和下地壳三部分,横向上可划分为6个块体.研究区速度分布符合稳定地台的速度结构特征.上地壳总厚度10.5—13.0km,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底部速度可达到6.2km·s^-1.中地壳下部及下地壳上部速度分布横向不均匀性显著.中地壳上部和下部、下地壳及上地幔顶部的P波速度值度值分别在5.9~6.2,6.3~6.4,6.6~7.0和8.06-8.30km·s^-1叫左右.莫霍界面深度为30~36km.郯庐断裂带域两侧中上地壳速度结构明显不同,而下地壳未见明显的速度异常和界面形态异常显示.推测郯庐断裂嘉山段在中生代曾经切割整个地壳,后由于造山带伸展及壳内均衡作用等,使得断裂特征在弹性中上地壳中得以保留,而在粘塑性下地壳中的断裂迹象则逐渐消失.镇江附近5级以上地震与延伸至下地壳的深大断裂有关,其地震成因可能是来自岩石圈的能量容易沿深大断裂传输至中上地壳,在构造有利的位置积聚,最终诱发地震.

同期刊论文项目
同项目期刊论文
期刊信息
  • 《科学通报》
  • 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编:周光召
  • 地址: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 邮编:100717
  • 邮箱:csb@scichina.org
  • 电话:010-64036120 64012686
  • 国际标准刊号:ISSN:0023-074X
  • 国内统一刊号:ISSN:11-1784/N
  • 邮发代号:80-213
  • 获奖情况:
  • 首届国家期刊奖,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 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 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美国数学评论(网络版),美国工程索引,日本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
  • 被引量:81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