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成果数据库 > 期刊 > 期刊详情页
一种颗石藻水华种的特征界定
  • 期刊名称:宁波大学海洋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 时间:0
  • 页码:842-846
  • 语言:中文
  • 分类:X52[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作者机构:[1]宁波大学海洋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 相关基金:欧盟合作研究项目(INCO-CT-2004-510706);;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NECT-04-0555);;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7050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6064)资助
  • 相关项目:围塘养殖模式环境对颗石藻(Pleurochrysis carterae)增殖的影响及其藻华的生态效应
中文摘要:

颗石藻是一类海生或咸水生光自养单细胞鞭毛藻,可通过光合作用利用CO2合成有机物,又可通过生物矿化作用在细胞表面形成典型的以CaCO3为主要成分的颗石层,在全球碳沉降中起到重要作用[1]。颗石藻增殖和形成水华过程中可以释放大量挥发性的二甲基硫(DMS)和丙烯酸,是影响气候、特别是区域性环境效应的重要物质[2—4]。暴发颗石藻水华时大量的CaCO3颗石粒形成强烈的反光层[5],使底部生物的光照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在围塘和内湾环境中易形成恶性水质的种类,则可以通过暴发增殖形成对海域环境、区域性气候、环境生态等方面造成影响。具有毒性的颗石藻同样影响到海水养殖业和人类安全[6],因此,颗石藻成为海洋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7]。同时,作为一种具有多领域利用价值的资源生物,颗石藻又引起广泛重视,是生物矿化基础研究[8,9]的良好材料,也是作为以人类食用或养殖动物饵料为目标进行研究和应用的对象[10—12]。因此,对区域性原生颗石藻种类的特征界定有重要的意义。虾塘养殖模式下,常出现一种水面浮沫的长期恶性水质,但对其中浮游植物原因种的研究相对缺乏。2004年11月间,浙江省象山港虾塘中出现维持时间很长的浮沫状恶性水质,导...

同期刊论文项目
同项目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