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成果数据库 > 期刊 > 期刊详情页
台湾新生代层序:反映南海张裂,层序和古海洋变化机制
  • ISSN号:0023-074X
  • 期刊名称:科学通报
  • 时间:2012.7.20
  • 页码:1842-1862
  • 分类:P736.22[天文地球—海洋地质;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 作者机构:[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2]成功大学地球科学系,台南701, [3]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4]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台北106, [5]地质调查所,新北235
  • 相关基金:致射 感谢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姚伯初教授和黄永样教授,同济大学汪品先教授、翦知湣教授、田军教授、吴国瑄教授对南海珠江口盆地层序和南海古海洋研究的讨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9112821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EW-1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6041)资助
  • 相关项目:南海由张裂到关闭演化过程中台湾的第三纪地层、古环境和沉积响应
中文摘要:

ODP1148站位记录南海32Ma以来深海层序、沉积、古气候和古海洋变化记录.由于板块聚合,台湾新生代造山带出露原来沉积在南海北坡浅海的层序,提供南海浅海地质记录,以进行和ODP1148深海记录比较.地震反射及微体古生物研究表明台湾造山带古近系是在断陷盆地内沉积的同张裂层序,并为晚渐新世一新近纪后张裂层序不整合覆盖.两者间破裂不整合面缺失晚始新世一早渐新世的地层记录,可对比珠江口盆地T7不整合面,推论南海海洋地壳开始形成时间可能在33-39Ma间.西部麓山带并未发现如ODP1148深海岩心于渐新世/中新世界面附近记录的地层缺失或沉积崩滑现象,显示此沉积事件可能仅影响南海的深海区,而不及浅海陆棚区.南海在中中新世发生的古海洋重组,在台湾浅海区层序则显示在沉积及化石组合的改变.在沉积方面自中中新世上陆坡相沉积改变为晚中新世海滨-沼泽相沉积.在化石组合方面底栖有孔虫丰度自15Ma迅速减少,台湾原生特征种底栖有孔虫在14-13Ma绝灭,12.9-10.2Ma间完全缺乏海相化石,一直到10.2Ma出现现代黑潮陆棚生物组合.此化石组合改变推论可能因12-8Ma时澳大利亚大陆与印度尼西亚火山岛弧俯冲一碰撞,关闭了太平洋一印度洋穿越流路径,强化了北太平洋西边界流.自中中新世南海海洋岩石圈向东俯冲于菲律宾海板块之下,形成增生楔与火山岛弧,台湾造山带增生楔.岛弧的造山演化直接控制南海与西太平洋水团的交换及南海半封闭下古海洋底栖有孔虫氧碳同位素值的变化记录,尤其在下列构造演化事件特别明显:15-8Ma时增生楔形成及火山岛弧喷发活动;6-5Ma时增生楔开始出露;北吕宋火山岛弧3个火山岛间闸口于3.5,-1,及0Ma关闭.这些事件发生时南海深海底栖有孔虫碳同位素值呈明显负偏移.

同期刊论文项目
同项目期刊论文
期刊信息
  • 《科学通报》
  • 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编:周光召
  • 地址: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 邮编:100717
  • 邮箱:csb@scichina.org
  • 电话:010-64036120 64012686
  • 国际标准刊号:ISSN:0023-074X
  • 国内统一刊号:ISSN:11-1784/N
  • 邮发代号:80-213
  • 获奖情况:
  • 首届国家期刊奖,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 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 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美国数学评论(网络版),美国工程索引,日本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
  • 被引量:81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