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成果数据库 > 期刊 > 期刊详情页
中国三叠纪海生爬行类综述
  • ISSN号:1000-3118
  • 期刊名称:《古脊椎动物学报》
  • 时间:0
  • 分类:Q915.864[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生物学—古生物学]
  • 作者机构:[1]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
  •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302007,40472017)、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20000777000)资助.
作者: 李锦玲[1]
中文摘要:

三叠纪海生爬行类化石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的安徽、湖北、贵州、云南、广西和西藏。它们不仅包括有世界性分布的鱼龙类、鳍龙类、海龙类、原龙类等,而且还有仅出现于扬子海区的湖北鳄类。简单回顾了中国三叠纪海生爬行类的研究历史。根据化石的地史分布确认了自早三叠世晚期至晚三叠世早期的7个海生爬行类组合带。它们是奥伦尼克期的Chaohu—saurus—Keichousaurus—Hupehsuchus组合带,安尼期的Chinchenia—Sanchiaosaurus组合带和Dino—cephalosaurus—Mixosaurus组合带,拉丁期的Dingxiaosaurus带和Keichousaurus—Nothosaurus组合带,卡尼期的Anshunsaurus—Qianichthyosaurus—Sinocyamodus组合带和诺利期的Himalayasaurus带。对化石的古地理环境分析表明,中国早三叠世晚期的海生爬行类主要分布于扬子海区东部(安徽、湖北)的浅海开阔台地和局限海台地。中三叠世由于东部地区的抬升,鱼龙类和鳍龙类向西扩散,在扬子区西部(贵州、云南)辐射发展,在拉丁期达到个体数量和种类的高峰。晚三叠世卡尼期动物的数量依然很多,个体有增大的趋向,但高级分类阶元的数量减少,它们埋藏于海水相对较深的浊积岩相中。晚三叠世诺利期的化石发现于西藏的定日和聂拉木,这是中国惟一属于冈瓦那特提斯区的三叠纪海生爬行类组合带,仅含大型的鱼龙类。受动物的生存环境和埋藏条件的影响,中国三叠纪海生爬行类化石记录并不完整。目前尚有相当数量的化石未经研究,已记述的化石也需要在研究程度上进一步深化。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presents a brief review of the Chinese Triassic marine reptiles. Seven biozonations from the upper Lower Triassic to the lower Upper Triassic are recognized. Discussions on the biogeographic and palaeo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ptiles are provided.

同期刊论文项目
同项目期刊论文
期刊信息
  • 《古脊椎动物学报》
  • 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编:张弥曼
  • 地址:北京643信箱
  • 邮编:100044
  • 邮箱:bjs@ivpp.ac.cn
  • 电话:010-88369180
  •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3118
  • 国内统一刊号:ISSN:11-1905/Q
  • 邮发代号:2-569
  • 获奖情况:
  • 199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三等奖,200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二等奖
  • 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 英国动物学记录,日本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
  • 被引量: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