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成果数据库 > 期刊 > 期刊详情页
城市化与乡村聚落的空间过程——开埠后上海东北部地区聚落变迁
  • 期刊名称: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 时间:0
  • 页码:149-161
  • 语言:中文
  • 分类:F832.9[经济管理—金融学] K928.5[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作者机构:[1]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上海200433
  • 相关基金: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40771056)、国家教育部重点人文社科基地项目“上海城市化与长江三角洲历史地理研究”、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开埠以来上海城市空间扩展研究”(项目批准号:05FCZD004)项目成果.在本研究过程中,得到张修桂教授和满志敏教授的帮助与指导,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
  • 相关项目:上海城市活动空间研究(1842—1937)
中文摘要:

通过对1843-1949年上海市闸北、虹口、杨浦三区,即上海东北部地区聚落的时空变化过程进行个案研究,作者指出由于受到上海开埠后租界地区城市化以及新交通线路形成的影响,上海东北部地区的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呈现出以租界城市建成区为中心的圈层构造:南部地带由自然村落、集市——市区演化;中部地带经历了自然村落数量迅速增长,之后再由村落、集市——城乡过渡带——市区转变;外同地带则表现为自然村落增多以及部分地区演化为城乡过渡带。简言之,上海地区的聚落空间结构在开埠后经历了由传统的以商业市镇为节点的网络结构,向以城市建成区为中心的圈层结构转化的历史过程。

英文摘要:

Through a research of the spatial evolvement of the settlement in northeastern Shanghai during 1843 -1949, the authors discover that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settlement was a fan-shape centered roughly on the urban built-up area. The southern, middle and northern parts had altogether experience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natural village to built-up area. In short,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settlement in Shanghai changed from the traditional network jointed on commercial towns to the circular construction centered on the urban built-up area.

同期刊论文项目
同项目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