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化进程中,污染型产业正在逐步从城市向农村转移。环境污染已成为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迫切需要政府采用环境政策工具加以引导和规制。本文以被称作“中国第一污染源”的温州市平阳县水头制革基地为例,通过全面考察和分析该基地水污染的产生根源,治理思路的3次变迁,以及有关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对环境政策工具有效性的有关理论和观点进行了经验验证。案例分析表明,在当前我国的环境治理中应加强对政策工具的理解、创新和灵活运用,尤其要重视发挥可交易许可证、公众参与等工具的作用。而要提高环境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还要充分考虑污染物的特点,以及所处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环境。环境政策工具的实施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将外部效应内部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企业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积极鼓励企业开展环境技术的创新,以及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的推广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