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成果数据库 > 期刊 > 期刊详情页
东濮凹陷古近系深层次生孔隙垂向分布特征及成因
  • ISSN号:1000-0747
  • 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
  • 时间:0
  • 分类:TE122.23[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作者机构:[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510640,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4]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972037)
中文摘要:

从岩石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观察和碳酸盐含量、镜质体反射率、黏土矿物分析及物性数据发现,长石、碳酸盐和硫酸盐等酸性组分的溶蚀是东濮凹陷古近系储集层次生孔隙形成的主导因素,且随埋深增大,碳酸盐溶蚀程度减小,长石溶蚀程度增加。次生孔隙有粒间溶孔、粒内溶孔、胶结物溶孔、铸模孔以及裂缝(隙)等。垂向上从上至下,对应深度2375~2675m、2975~3350m、3675~4200m和4500m以下依次发育4个次生孔隙带,其主要形成机理有: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产生的酸性流体的溶解作用;异常高压环境中的热循环对流、幕式排烃以及异常高压导致的生油窗扩展作用;不整合面和断裂带附近的淋滤作用等。图7表2参15

英文摘要:

Through the analyses of various data, including thin section analysis, SEM, carbonate content, reflectance of vitrinite, clay, reservoir property and others, it is found that the corrosion of the acidic compositions of feldspar, carbonate, sulfate, etc. , is the key factor for the generation of reservoir secondary pores. With burial depth, the corrosion degree of carbonate decreases and that of feldspar increases. The main types of the secondary pores are intergranular pores, intragranular dissolved pores, cement dissolved pores, moldic pores, and fractures. Vertically, there are four secondary pore systems distributed in the formations from 2375m to 2675m, from 2975m to 3350m, from 3675m to 4200m, and below 4500m. The mechanisms of genesis include: thermal evolution of organic matter, experiments indicate that the thermal degradation makes kerogen produce a large amount of organic acid before it goes into the oil generation windows; abnormally high fluid pressure, the fluid thermal cycle convection and curtain-draining hydrocarbon will enlarge oilgeneration windows and lead to the forming of secondary pores; eluviations at unconformities or fracture zones produce weathered crust secondary pores.

同期刊论文项目
同项目期刊论文
期刊信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编:戴金星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0号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文献中心数据楼605室
  • 邮编:1888400083
  • 邮箱:huweiwei@petrochina.com.cn
  • 电话:010-83595762
  •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0747
  • 国内统一刊号:ISSN:11-2360/TE
  • 邮发代号:82-155
  • 获奖情况:
  • 13次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2008—2015年...,2008年、2011年、2014年,连续3届入选“中国精品...,2009年、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连续5...,2012年—2016年,连续5次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 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 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美国工程索引,美国地质文献预评数据库,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扩展库),美国石油文摘,日本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
  • 被引量:35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