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双低企业的存在是导致某些行业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基于这类企业主要参与者的“成本——收益”简化模型,分析了其“空转”或“不退出”行为发生的经济机理。本文以我国汽车行业“双低企业”数据库为基础,使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的计量分析发现:(1)经营绩效的高低不是导致低效企业空转时间长短的关键要素,即市场竞争对企业退出决策没有实质性影响;(2)在受规制的汽车行业,地方政府保护是“双低企业”长期存在的体制性诱因;(3)进入和退出政策在标准与实施机制上的不对称,延长了企业的空转时间。从企业实际退出或者失败角度进行的Probit检验也部分佐证了经营绩效和产业政策的相关性。本文还分析了汽车行业“特别公示制”这一退出机制的实施困境:进入规制导致了对在位者的过度保护,使得低效企业更易获得政府“父爱主义”保护的同时,也面临着更高的行政性退出壁垒。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去产能”问题而言,只有实现低效产能企业的有序退出,才能破除政府直接干预企业微观行为的体制基础,从而使市场在企业退出决策中发挥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