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成果数据库 > 期刊 > 期刊详情页
右江盆地含油气成矿流体性质及其成藏-成矿作用
  • 期刊名称:顾雪祥,李葆华,徐仕海,付绍洪,董树义. 右江盆地含油气成矿流体性质及其成藏-成矿作用. 地学前缘,
  • 时间:0
  • 分类:P618.13[天文地球—矿床学;天文地球—地质学]
  • 作者机构:[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四川成都 贵州贵阳 北京100083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57303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GPMR0531);;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B07011)
  • 相关项目:沉积喷流成矿作用过程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示踪
中文摘要:

右江盆地含油气成矿流体是一种多组分、多相态的不混溶体系,成藏流体具低温(多为90~160℃)和低盐度(多小于6wt%NaCl)的特征,其主要组分是有机质、CO2和H2O;金矿成矿流体以中低温(多集中于150~250℃)和低盐度(0.4~6.7wt%NaCl)为特征,其主要组分为H2O和CO2,次为烃类有机组分。盆地内古油藏与金矿床在空间上密切共存,在成藏和成矿流体活动时限上基本一致,在成因上一脉相承,表明两者均为盆地有机成矿流体演化的产物。加里东晚期至印支中期,'盆-台相间'的沉积构造格局为成矿和成藏奠定了物质基础,盆地有机成矿流体的活动使油气和金属分别聚集形成油气藏和金属矿床。印支晚期至燕山早期,伴随褶皱造山作用的盆地流体活动使油气的原始分布格局发生改变,并造成了油气和金属矿床的空间分带。燕山中晚期强烈的构造抬升剥蚀,使油气藏和金属矿床遭受强烈的破坏与改造。

英文摘要:

Hydrocarbon-bearing ore-forming fluids in the Youjiang Basin,South China are a multi-components and multi-phases immiscible system.The reservoir-forming fluid is characterized by low temperature(typically between 90-160℃)and low salinity(mostly below 6 wt % NaCl equivalent)with main components of hydrocarbon,CO2,and H2O.The ore-forming fluids of gold deposits having medium to low temperatures(typically between 150-250℃)and a low salinity(0.4-6.7 wt % NaCl equivalent)are mainly composed of H2O and CO2 with o...

同期刊论文项目
同项目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