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 SCI)是一种可逆性差、致残比率高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其治疗也一直是医学界的难点问题。脊髓损伤后伴随的运动功能障碍归因于直接的外力损伤以及随后的病理生理学损伤机制,即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这些机制参与SCI前期的广泛出血和神经细胞的死亡丢失等。原发性损伤是外力作用于脊髓造成的不可逆损伤,且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继发性损伤是由原发性损伤引起的复杂的继发性病理生理变化,是一种细胞和分子水平的主动调节过程,属可控性损伤,故目前对于脊髓损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继发性损伤方面[1]。而在脊髓继发性损伤后以神经损害为主要表现,神经细胞死亡并非源于脊髓直接损伤,而目前认为至少有三种细胞死亡方式参与了神经组织损伤:细胞凋亡、自噬性细胞死亡和细胞坏死三种类型[2]。关于脊髓损伤后的的细胞凋亡研究较多、也较透彻,细胞坏死则被认为是无序不受调控的被动细胞死亡,而有关脊髓损伤后细胞自噬的研究成为近来的研究热点。自噬作为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基本生命现象,是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之一,近年来备受关注。自噬的两面性与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损伤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来自噬与程序性细胞死亡,及自噬在脊髓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