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成果数据库 > 期刊 > 期刊详情页
2008年汶川8.0级特大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多单元组合模式
  • ISSN号:0023-074X
  • 期刊名称:《科学通报》
  • 时间:0
  • 分类:P315.1[天文地球—地震学;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天文地球—地球物理学]
  • 作者机构:[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2]四川省地震局,成都610041, [3]中国地震局第二形变监测中心,西安710054, [4]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 [5]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汉430077, [6]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150080
  • 相关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04CB4184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841013)、财政部和中国地震局汶川地震科学考察专项经费、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编号:LED2008A01)资助项目 致谢 本文是中国地震局汶川地震应急和系统科学考察队的共同工作成果之一.感谢四川省地震局提供的各项后勤保障工作和在科学考察不同阶段提供的经费支持.感谢各位科考队员、驾驶员和志愿者,大家共同在艰苦的环境下冒着生命危险圆满地完成了科考任务.感谢四川省地震局漆桂理同志在后勤保障方面的辛勤工作.特别感谢二位匿名审稿专家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刘静同志的建设性意见,使本文的考虑更周到,对科学问题的讨论更清楚.谨以此文悼念汶川地震中的遇难同胞.
中文摘要: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境内发生8.0级特大地震.这次逆冲型地震发生在大陆内部的高角度逆冲断裂之上,与有历史记载以来所发生的逆冲型特大地震是不同的.通过对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震源机制、余震定位、地震破裂过程、同震地壳形变、强地面运动等的综合研究,认为汶川特大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是3个地质单元共同作用的结果.川西高原作为变形单元震前发生长期持续的变形,并且将变形转换为积累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应力;龙门山断裂带作为闭锁单元震前变形缓慢但积累很大的应力,当其超过断裂的摩擦强度或岩体的破裂强度时就突发破裂,形成地震,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四川盆地作为支撑单元对川西高原和龙门山的向东运动产生阻挡,是汶川地震孕育不可缺少的元素.汶川地震的孕育和发生可以用多单元组合模型来理解.

同期刊论文项目
同项目期刊论文
期刊信息
  • 《科学通报》
  • 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编:周光召
  • 地址: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 邮编:100717
  • 邮箱:csb@scichina.org
  • 电话:010-64036120 64012686
  • 国际标准刊号:ISSN:0023-074X
  • 国内统一刊号:ISSN:11-1784/N
  • 邮发代号:80-213
  • 获奖情况:
  • 首届国家期刊奖,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 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 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美国数学评论(网络版),美国工程索引,日本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
  • 被引量:81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