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成果数据库 > 期刊 > 期刊详情页
2012年6月份桑沟湾褐潮期间浮游植物和浮游纤毛虫群落结构特征
  • ISSN号:1000-3096
  • 期刊名称:《海洋科学》
  • 时间:0
  • 分类:Q178[生物学—水生生物学;生物学—普通生物学]
  •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6164,4130616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14CB441504);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11030202.2)
中文摘要:

微食物环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物质和能量过程,是传统食物链的有效补充。微食物环研究是当前海洋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对其结构的系统研究较少,海洋微食物网结构在2000年才被Garrison提出。尽管微食物网各个类群的丰度在不同海洋环境中存在相对变化,但是这些变化都处于一定的范围之内,其丰度结构约为纤毛虫10cell/mL、鞭毛虫10~3cell/mL、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10~4cell/mL、蓝细菌10~4~10~5cell/mL、异养细菌10~6cell/mL、病毒10~7particle/mL。海洋浮游食物链中捕食者和饵料生物粒径的最佳比值为10︰1,实际研究中该比值会略低,如纤毛虫与其饵料的粒径比值为8︰1,鞭毛虫为3︰1。微微型(pico-)和微型(nano-)浮游植物的丰度比(pico︰nano)是研究微食物网结构的指数之一,该指数具有不受研究尺度影响的优点,可用于研究区域性和全球性微食物网结构。近年来,学者们从多角度对海洋微食物网的结构开展了研究,针对不同海区微食物网各类群丰度、生物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研究有很多报道,微食物网的结构受空间、季节、摄食、营养盐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对不同空间微食物网的研究中,众多学者往往研究不同物理性质的水团中各类群生物丰度的不同,以此来表征微食物网结构的不同;同一海区微食物网结构的季节变化也是使用各个类群丰度和生物量的变化来表示,该变化主要受水文环境因素影响。摄食者对微食物网各类生物的影响通过3种途径:(1)中型浮游动物摄食;(2)中型浮游动物摄食微型浮游动物,通过营养级级联效应影响低营养级生物;(3)中型浮游动物通过释放溶解有机物、营养盐影响细菌和低营养级生物。浮游植物通过产生化感物质和溶解有机物影响微食物网结构,而营养盐的浓度及变化则可以对微食物网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同期刊论文项目
同项目期刊论文
期刊信息
  • 《海洋科学》
  • 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主编:侯一筠
  • 地址:青岛南海路7号
  • 邮编:266071
  • 邮箱:dehail@ms.qdio.ac.cn
  • 电话:0532-82898751
  •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3096
  • 国内统一刊号:ISSN:37-1151/P
  • 邮发代号:2-655
  • 获奖情况:
  • 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 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 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英国动物学记录,日本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
  • 被引量:2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