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成果数据库 > 期刊 > 期刊详情页
干热河谷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量及其活性分异特征
  • 期刊名称: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 时间:2011.5.5
  • 页码:130-138
  • 分类:N[自然科学总论]
  • 作者机构: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植被格局对坡沟水蚀过程调控机理研究(41071182)”;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陕北旱区水资源演变与生态活动响应及调控研究”(2009JZ00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项目资助计划”生态恢复过程土壤微生物根际效应及其多样性研究”(QN2009080)
  • 相关项目:植被格局对坡沟水蚀过程调控机理研究
中文摘要:

以四川宁南县金沙江下游的河谷地带为研究区域,选择相同海拔下的合欢林地、玉米地、桑地、甘蔗地、水桐树林、天然草地以及花椒地等7种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测试分析,并运用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干湿交替下的土壤微生物量及其活性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天然水桐树林破坏改为其它土地利用方式后,土壤微生物量和呼吸强度变化显著,其中微生物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天然草地和合欢林地降幅较小,玉米地、桑地、甘蔗地和花椒地降幅较大;土壤基础呼吸强度除天然草地外均显著降低,降幅从小到大依次为合欢林地、玉米地、桑地、甘蔗地和花椒地;诱导呼吸强度变化规律与基础呼吸总体相似,但合欢林地要高于天然草地;湿季下的微生物量和呼吸强度要高于干季.代谢熵(qCO2)变化规律不同,天然草地显著升高,合欢林地、玉米地、桑地和天然水桐树林无显著差异,甘蔗地、花椒地则显著低于水桐树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qCO2对干湿季的响应不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由于特殊的耕作环境、物种构成等因素导致了土壤微生物量的差异性,为了实现干热河谷地带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从土壤生物学角度出发,应尽可能减少人为活动对土地的干扰程度以提高土壤质量.

英文摘要:

以四川宁南县金沙江下游的河谷地带为研究区域,选择相同海拔下的合欢林地、玉米地、桑地、甘蔗地、水桐树林、天然草地以及花椒地等7种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测试分析,并运用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干湿交替下的土壤微生物量及其活性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天然水桐树林破坏改为其它土地利用方式后,土壤微生物量和呼吸强度变化显著,其中微生物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天然草地和合欢林地降幅较小,玉米地、桑地、甘蔗地和花椒地降幅较大;土壤基础呼吸强度除天然草地外均显著降低,降幅从小到大依次为合欢林地、玉米地、桑地、甘蔗地和花椒地;诱导呼吸强度变化规律与基础呼吸总体相似,但合欢林地要高于天然草地;湿季下的微生物量和呼吸强度要高于干季.代谢熵(qCO2)变化规律不同,天然草地显著升高,合欢林地、玉米地、桑地和天然水桐树林无显著差异,甘蔗地、花椒地则显著低于水桐树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qCO2对干湿季的响应不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由于特殊的耕作环境、物种构成等因素导致了土壤微生物量的差异性,为了实现干热河谷地带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从土壤生物学角度出发,应尽可能减少人为活动对土地的干扰程度以提高土壤质量.

同期刊论文项目
同项目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