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成果数据库 > 期刊 > 期刊详情页
重庆老龙洞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中的管状蓝细菌化石及其意义
  • ISSN号:0023-074X
  • 期刊名称:《科学通报》
  • 时间:0
  • 分类:Q913.641[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生物学—古生物学] P618.130.1[天文地球—矿床学;天文地球—地质学]
  • 作者机构:[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 相关基金:基金项目: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开放课题基金(批准号:GPMR2007-0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批准号:200704205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472015)和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
中文摘要:

二叠纪末生物大绝灭后出现的微生物群落是一个异常极端环境下的产物,不同的地区微生物的类型也不同。研究了重庆附近著名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连续出露地区—老龙洞的界线剖面,在发生生物大绝灭之后的地层内,一段以管状蓝细菌化石为主的微生物群落的地层。根据薄片观察,管状蓝细菌化石的长度一般在1mm以下,粗端直径最大0.08mm,几乎所有的管状化石都是向一端逐渐变细的,管状体比较柔软,管体的壁由隐晶到微晶的方解石组成,横切面为圆形,几乎所有的管状化石的内部都是空的,并被泥晶方解石或细亮晶方解石充填,总体上分布无规律,但在若干视野中见到它们有呈放射状或束状排列的趋向。通过综合对比研究认为,该化石与蓝细菌门的胶须藻科(Rivulariaceae)的胶须藻很相似,但是该化石是胶鞘钙化的种类,而胶须藻科的Rivularia属种是不钙化的。考虑到该化石保存的其他可供进一步分类的特征非常有限,因此将其归入胶须藻Rivularia,描述为Rivulariasp.[胶须藻(未定种)]。因为蓝细菌是一种光合自养生物,可以适应贫氧环境,大绝灭后首先出现蓝细菌的群落可能说明环境是贫氧的。由于光合作用需要浅水环境,蓝细菌的存在也说明当时的水体是比较浅的。

同期刊论文项目
同项目期刊论文
期刊信息
  • 《科学通报》
  • 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编:周光召
  • 地址: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 邮编:100717
  • 邮箱:csb@scichina.org
  • 电话:010-64036120 64012686
  • 国际标准刊号:ISSN:0023-074X
  • 国内统一刊号:ISSN:11-1784/N
  • 邮发代号:80-213
  • 获奖情况:
  • 首届国家期刊奖,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 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 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美国数学评论(网络版),美国工程索引,日本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
  • 被引量:81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