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成果数据库 > 期刊 > 期刊详情页
磁尾等离子体片和地球同步轨道区域对行星际激波的响应
  • 期刊名称:科学通报,2009年,54卷,17期,PP2533-2541
  • 时间:0
  • 分类:P352.4[天文地球—空间物理学;天文地球—地球物理学] V474.21[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科学技术]
  • 作者机构:[1]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北京100190,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731054,40804046,40704031,40704027)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基金资助项目;致谢 感谢NASA CDAWEB提供的WIND,GOES,Cluster和LANL等飞船观测数据以及地磁观测数据,感谢中国双星数据中心提供的TC-1卫星观测数据.
  • 相关项目:磁层亚暴和强磁暴的“锋面触发”过程
中文摘要:

2004年7月22日, WIND飞船探测到一个典型的行星际激波, 激波前为持续较长时间的微弱南向磁场, 越过激波面, 磁场发生南向偏转并被压缩. 当激波作用于磁层时位于磁尾等离子体片不同位置的TC-1卫星和Cluster卫星都观测到等离子体对流迅速增强. Cluster上搭载的电场探测仪器可以直接观测到晨昏电场的增加. 位于磁尾等离子体片以及地球同步轨道不同位置的卫星观测到的磁场变化则不同: TC-1观测到磁场大小几乎不变但磁场仰角变小, 而离赤道较远的Cluster卫星则观测到磁场显著增强; 位于午夜侧附近的GOES-10卫星观测到磁场强度突然增加, 磁场仰角变小; 位于晨侧的GOES-12卫星的观测则表现出简单的磁场压缩, 即磁场强度及各分量都显著增加. 另外, 分布在各个磁地方时的LANL卫星观测的高能质子和高能电子通量都脉冲增强, 在向阳面粒子通量的变化比夜侧明显, 位于午夜侧的粒子通量响应则最弱. 文中还讨论了这些观测现象的可能的物理解释. 以上磁层响应是由动压脉冲结构以及磁场南向偏转共同作用的结果.

同期刊论文项目
同项目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