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史学界有关灾荒史的研究,逐渐由涓滴发展为一股颇具规模的潮流。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迄今涌现的灾荒史研究成果,就数量而言,已远远超过整个20世纪的总和。不夸张地说,灾荒史研究可谓是当下历史研究中炙手可热的主题之一。然而,在成果数量突飞猛进的同时,其质量上的缺陷也在潜滋蔓长。而目前最无法回避的问题,是研究思路和框架的重复:尽管许多成果的具体内容针对着不同时空范围内的灾荒,其面貌却是很容易使人产生审美疲劳、几乎千人一面的“微型叙事”。毋庸讳言,如果不改变这类“微型叙事”盛行的状况,灾荒史研究只能是一种粗放型发展。因此,对以往研究模式的方法论基础进行深入反思,促进研究视角和视野的多元化转换,是遏制这种粗放型势头的关键步骤。本组笔谈的缘起正鉴于此,其首要价值亦在于此。各篇文章论述的主题内容虽相差甚大,但无论是对新兴意味的环境史和新文化史视野的倡导,还是对国际化和国家视角的实践脉络的再发掘,其关怀主旨都是力图开拓灾荒史研究的新视域,以推动其向集约型方向发展。最后要说明的是,本组笔谈的定议,得力于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的开拓者李文海先生的大力支持。因李先生于组稿未完之际不幸去世,故愿借这组笔谈的发表,为李先生献上心香一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