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起源于唐代,与中和节的创设有密切关系。元明以后的二月二则是在继承前代节俗的基础之上,根据二月的节气、物候、月令宜忌不断丰富发展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它吸纳了既有节日——惊蛰和春社的传统行事,从而成为一个活动多样、内涵丰富的春天的节日。其文化意义有:(1)"二月二,龙抬头,大囤尖,小囤流":对农业丰收的企盼;(2)"二月二,围墙根,蝎子蚰蜒不上身":对人身康宁的热望;(3)"二月二,敲门枕,金子银子往家滚":对生活富裕的追求;(4)"二月二,接宝贝儿":对社会关系的协调;(5)"二月二,不干活,坐下来,吃大馍":休闲时间;(6)落了天灯好上工:年节终了、常业开始的标志性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