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主要从事慢性肾脏疾病防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成绩如下①免疫介导的肾脏损伤是肾小球疾病发生的关键环节。我们发现巨噬细胞在肾小球局部的聚集和增生是肾脏损伤的主要病理机制;明确了骨调素等炎症因子在调控巨噬细胞局部聚集、活化和增生中的关键作用,并据此制定了针对抑制巨噬细胞聚集和炎症因子释放的新的免疫治疗方案,该方案被全国统编教材《内科学》收录,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②肾脏纤维化是肾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的必经通路。我们发现细胞间连接分子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起启动作用;HSP72可抑制大鼠梗阻性肾病模型EMT的发生,防止肾间质纤维化进展;③腹膜纤维化是腹膜透析终止的主要原因,我们发现TGF-β/smad信号蛋白家族具有双向调控作用,smad7可抑制腹膜纤维化的发生;系列研究共发表SCI收录论文23篇,为临床防治肾脏和腹膜纤维化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干预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和科学价值。
idiopathic nephrotic syndrome;steroid resistance;biomarker;proteomics;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患者的预后与其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性密切相关。揭示激素抵抗的发生机制,寻找早期预示激素疗效的生物标志物,对于提高INS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病理类型对INS患者的激素疗效及预后有重要的预示作用,因此本项目首先分析了INS患者血清、尿液的多肽谱,建立了有效区分不同病理类型的多肽谱模型,获得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鉴于同一种病理类型肾病患者依然存在对激素治疗反应的较大差异,我们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激素疗效患者血清差异蛋白谱,发现激素抵抗患者血清中haptoglobin(Hp)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激素敏感患者及正常对照,有望成为潜在的早期预警激素抵抗的生物标志物。同时,我们在体外实验中观察到Hp蛋白可明显抑制地塞米松所诱导的抗炎介质脂皮素-1mRNA的表达。这提示Hp可能抑制激素的作用。进一步我们从激素作用信号通路的各个环节探讨了Hp抑制激素作用的具体机制。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证实了Hp蛋白能与地塞米松结合,进而减少游离激素的浓度,使激素信号通路下游的激素受体转录活性受到明显抑制,最终干扰了激素上调表达抗炎介质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