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高融合性的纳米微球结构低温SCR抗硫催化剂Fe-Mn-TiO2@CNS制备及反应机理研究
  • 项目名称:高融合性的纳米微球结构低温SCR抗硫催化剂Fe-Mn-TiO2@CNS制备及反应机理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51008277
  • 申请代码:E080405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江博琼
  • 负责人职称:副教授
  • 依托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针对低温SCR脱硝催化剂SO2中毒问题,本申请在Fe-Mn-TiO2溶胶的基础上,利用干燥焙烧过程中的还原性气氛,生成以纳米微球活性炭(carbon nanospheres,CNS)为载体的Fe-Mn-TiO2@CNS催化剂,增强活性物质与活性炭之间的融合性,提高催化剂的有效孔容,改善硫酸根从活性位向载体的迁移,并缓解硫酸(氢)铵的沉积;采用程序升温脱附/还原和原位漫反射红外技术分析催化剂对反应物及产物的吸附-转化性能和SO2在催化剂表面的反应历程,探明催化剂的抗硫反应机理;通过XPS、BET、XRD、TEM等表征手段得出催化剂形貌结构与硫酸根迁移和硫酸(氢)铵沉积之间的关系,结合得出的反应机理,筛选出影响催化剂抗硫性能的关键性因素,为低温SCR脱硝催化剂推向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结论摘要:

通过BET、XPS、TPR、TPD和DRIFT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深入分析,发现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是影响SCR反应的重要因素,如能将O2良好利用于反应中,则可从L-H反应途径和E-R反应途径两个方面同时促进NO去除。SO2中毒的主要原因为SO2与NO在催化剂表面的竞争吸附,使催化剂表面无法生成NO2与NH4+反应,导致L-H反应途径被阻断。通过利用水热法制备了纳米活性炭微球为载体的催化剂,发现其抗硫性能高于传统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催化剂;并通过不同孔径的分子筛进行筛选分析,发现影响抗硫性的重要因素——NO吸附氧化为NO2的过程受到催化剂纳米孔容的影响,单位纳米孔容的氧化能力为定值;此外,通过在催化剂中添加Zr元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使Mn元素主要以MnO2和Mn2O3的形式存在,对NO的吸附转化量大大提高,并且在反应系统中存在SO2时,大大提高NO2在催化剂表面的生成量,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抗硫性能。该项目在受资助期间,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共发表了SCI论文3篇,其中影响因子4以上的2篇;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1项;并培养了硕士4人。各项成果指标均完成了原计划书的任务。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4
  • 0
  • 1
  • 0
  • 0
相关项目
江博琼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