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脂筏氧化还原信号通路在高血压血管重塑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项目名称:脂筏氧化还原信号通路在高血压血管重塑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81100184
  • 申请代码:H0214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韩卫青
  • 依托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死亡因子是心血管疾病研究的新领域。死亡受体Fas配体可激活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上的酸性鞘磷脂酶,其产物神经酰胺使弥散在细胞膜上的脂筏聚集,其中NADPH氧化酶亚基聚集使酶激活,活性氧生成增加,称为脂筏氧化还原信号通路,该信号通路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相关。我们首次在肠系膜动脉内皮细胞中发现存在脂筏氧化还原信号通路。并且发现除死亡受体外,血管紧张素II(AngII)也可使肠系膜动脉内皮细胞脂筏聚集,活性氧生成增加,此作用可被脂筏信号通路抑制剂阻断。由于AngII和高血压发生发展极其相关,因此AngII刺激的脂筏信号通路极有可能参与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相关病变。本课题将以脂筏信号为切入点,以大鼠大动脉和小动脉为研究对象,研究AngII诱导脂筏氧化还原信号通路的详细机制,以及此信号通路在高血压疾病内皮功能失调和血管壁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中的作用。本研究将为高血压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结论摘要:

死亡受体可刺激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脂筏氧化还原信号通路(lipid raft-redox),其特点是急性 NADPH 氧化酶亚单位聚合、活性增加,在内皮功能障碍中起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II是一个强缩血管物质,尚不清楚血管紧张素II能否刺激脂筏聚集、NADPH氧化酶亚单位聚集、超氧阴离子产生增加以及内皮功能失调。本研究探讨了血管紧张素II能否刺激肠系膜动脉内皮细胞脂筏氧化还原信号通路,及其详细分子机制。共聚焦显微镜结果发现血管紧张素II剂量依赖地增加脂筏形成。FM1-43荧光淬灭检测溶酶体融合,结果发现,血管紧张素II可增加溶酶体和细胞膜的融合,进而使酸性鞘磷脂酶发生转位活性增加,脂筏形成,内皮功能失调。进一步应用Furo-3AM标记细胞内游离钙离子,共聚焦显微镜发现,血管紧张素II可使细胞内游离钙离子增加,其刺激作用几乎可被血管紧张素II的I型受体抑制剂氯沙坦完全抑制。外钙去除和inositol 1,4,5-trisphosphate (IP3)介导的该离子释放抑制剂2-aminoethoxydiphenyl borate (2-APB)均可部分抑制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细胞游离钙离子增加。同时氯沙坦,钙离子鳌合剂1,2-Bis (2-aminophenoxy) ethane-N,N,N′,N′-tetraacetic acid tetrakis (acetoxymethyl ester) (BAPTA-AM)和外钙去除几乎完全抑制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酸性鞘磷脂酶转位和激活。光泽精检测活性氧实验发现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NADPH氧化酶激活可被氯沙坦,BAPTA-AM,外钙去除,线粒体功能抑制剂bafilomycin A1和酸性鞘磷脂酶(acid sphingomyelinase)抑制剂amitriptyline抑制。功能上,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血管舒张功能障碍可被bafilomycin A1和amitriptyline抑制。而IP3依赖的细胞内钙释放抑制剂2-APB可部分抑制血管紧张素II的刺激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提示血管紧张素II可刺激肠系膜动脉内皮细胞脂筏氧化还原信号通路的形成,其机制主要涉及细胞外钙离子介导的溶酶体融合。该信号通路可能在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内皮功能失调和高血压等病理变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关项目
韩卫青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