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麻黄类药对组成规律的基础研究
  • 项目名称:麻黄类药对组成规律的基础研究
  •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 批准号:81030066
  • 申请代码:H28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罗佳波
  • 依托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本药对组成规律研究遵循中医药的"理法方药"诊疗理论,以伤寒论风寒表实证为主线,因应其治法(汗法),选择经方麻黄汤和麻黄汤类方中的麻黄类药对为研究对象,按性味的"七情合和"配伍,以药味的变化和药味配比量为切入点,采用还原论与系统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药对配伍研究分解为(1)各药对组合药材配伍前后的体外化学成分变化研究。(2)主要药理效应(毒性)比较研究。(3)主要功效成分的药动学及对代谢组生物信息干预的研究。(4)运用解析多变量复杂关系的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通过8组麻黄类药对药材成分的变化、增效减毒功效相关性纵横比较,观察随着风寒表实证兼症的变化,辨证论治,法以类方中麻黄类药对药味、药量的变化,揭示体系中"药对"变化的内涵和规律,进而总结中药药对组成的普遍规律。变经验用药为科学用药,促进中医药学遣方用药理论的发展。

结论摘要:

麻黄类药对组成规律的基础研究选取麻黄汤及其类方中的麻黄-桂枝、麻黄-甘草、麻黄-杏仁、麻黄-附子、麻黄-石膏、麻黄-白术为研究对象,以 “七情合和”配伍理论为指导,遵循“理法方药”研究思路,以风寒表实证及其相应治法(汗法)为主线,配伍和配比为切入点,围绕药理效应和有效成分体内外变化,采用还原论与系统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麻黄类药对的组成内涵与规律。1)发汗实验表明麻黄类药对配伍和配比变化影响麻黄的发汗作用,白术、甘草和石膏比例增加会抑制麻黄发汗强度(速度),而桂枝和附子则协同发汗,发汗强度变化与药对所在的麻黄汤类方证治吻合。发汗强度的改变与风寒传变相关,体现了麻黄类药对配伍法随证立的不变规律,即主病用主药。2)各兼证药效学数据表明,麻黄与各药物配伍所形成的六个药对均有不同程度的协同或相加作用,其中麻黄-桂枝(3:2)、麻黄-甘草(12:6)、麻黄-杏仁(1:1)、麻黄-石膏(1:2)、麻黄-白术(3:4)、麻黄-附子(6:11) 协同作用最强或剂量范围最宽。在所选定的药效学指标中,各药对配比基本上能体现原方功效,证实了麻黄-桂枝相须发汗解热,麻黄-杏仁相使主平喘,麻黄-附子相辅发汗镇痛,麻黄-甘草相使利尿抗炎,麻黄-白术相使祛湿止痛,麻黄-石膏相使退热平喘的配伍特点。药对配伍不仅是功效的简单相加,而且改变其药效作用大小和方向。麻黄与诸多药物形成药对,体现麻黄类药对随证加减,灵活处方的用药规律。3)毒性研究结果显示,各药对配伍配比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急性毒性拮抗效应,提高了麻黄的最大耐受剂量(除麻黄-杏仁药对)。桂枝对麻黄诱导中枢神经系统毒副作用保护机制和基于苦杏仁苷立体选择性代谢的麻黄对杏仁毒性的拮抗作用研究也丰富了麻黄类药对相畏相杀的减毒内涵。研究表明,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麻黄类药对具有 “减毒增(存)效”的配伍意义,为麻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研究证实了麻黄类药对“主病有主药”和“随证加减”即变与不变处方规律,印证项目药效学研究“量质互变学说”的科学设想,为临床遣方用药规律、从必然到自由创制新的药对提供线索和依据。研究结论支持了项目的研究假说,为更大范围内的中药配伍规律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42
  • 0
  • 0
  • 0
  • 0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罗佳波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