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方剂中出现频率高的3对含酸(碱)性成分中药和相对应的3首经方进行不同提取处理,应用光谱、色谱技术,研究"酸碱对药"主要有效成分相互作用;对药与全方有效成分、有效部位群相互影响;"酸碱对药"不同处理对全方药效作用影响。探明酸(碱)性成分反应条件、生成物结构、性质和有效性;发现"酸碱对药"有效成分在方剂中的变化规律;寻找对药与全方相互影响产生的新物质;以药效实验验证方剂化学成分变化导致的药效作用差异,确立含"酸碱对药"方剂组方、制剂原则;寻找各酸碱对药在对应方剂中的最佳药量配伍比例。本课题循药→对药→方剂路径,依化学-药效学结合模式,从化学成分类群着手对方剂进行研究,可望在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面有较大的突破。
本课题首次提出酸碱对药的概念,选择方剂中出现频率高的4对酸碱对药和相应的4首经方,采用色谱法测定了酸碱药单味、对药、全方煎煮、全方煎煮离心、乙醇回流、超声等不同处理的药液及煎煮形成沉淀物的人工胃(肠)液解离溶解液中的酸碱性成分;对不同处理的药液做了相应的药效比较;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定酸碱性成分反应的结合能,利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其基态电荷分布,推断酸碱性成分形成大分子复合物的结构。主要研究结果首次循酸碱单味药→对药→方剂路径找到了四逆汤、大黄附子汤、大黄硝石汤和麻杏石甘汤等四首方剂不同提取处理的酸碱性成分变化规律,为方剂化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为临床应用和进一步开发药物提供了依据;首次推断出甘草酸与乌头碱、大黄酸与乌头碱及大黄酸与小檗碱等3对酸碱性成分反应生成的大分子复合物的结构,是方剂化学理论研究的新突破,对方剂配伍组方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验证了四首方剂的主要药效作用,除对化学研究的结果给以佐证外,进一步证明经方配伍的合理性,尤其首次得到了大黄硝石汤利胆褪黄药效研究结果,为该传统方剂的开发研究奠定了基础;另对四逆汤未曾报道的2种作用做了研究,是本课题的又一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