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器乐最佳听闻的室内声学研究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对西方器乐(包括室内乐和交响乐)的最佳室内声学条件已经有比较一致的认识,并用于音乐建筑设计实践。但是东方音乐特别是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的室内声学环境的研究还基本上是个空白。由於东西方音乐在协和性和发散性上的差别,东方音乐建筑的设计至今没有完全成功的实例。本项目计划通过对民族器乐演奏环境的历史变迁、民族器乐作品音乐信号的分析、以及民族器乐作品在模拟声环境下的主观听觉试验来探究中国民族器乐的室内声学环境,寻找民族器乐听闻的最佳声学条件。这项工作将对民族音乐厅的声学设计提供基础理论指导,并对民乐录音作品的后期处理也有实用价值。对传统民族器乐文化的弘扬具有非常急迫和现实的意义。
西方器乐最佳听闻的室内声学研究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对西方器乐的最佳室内声学条件已经有比较一致的认识,并用于音乐建筑设计实践。但是东方音乐特别是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的室内声学环境的研究还比较欠缺。本项目通过文献考证、现场测量与调查访谈、实验室听觉心理实验、以及信号分析等手段对民乐的最佳室内声学条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考察了数十场民乐音乐会的声学效果,测量了有代表性的多个民乐演出场所的声学参数。录制了百余首传统民乐的干音乐信号,并在实验室条件下,这些音乐信号的混响时间的偏爱性进行了听觉实验测量。对数百首民乐作品的信号进行了处理分析。调查了数十个民乐CD的录音质量和音响效果等。研究结果发现演出场所的声学条件确实对演出效果有很大影响;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建立起一个音乐厅文化,普通听众对民乐演出环境的声学条件的认识还很薄弱。研究结果有两个重要发现一是民乐的混响感的差别阈限为25%- - 30%,远大于西方学者对西方音乐给出的结果;第二是民乐的主观混响感的偏爱度与音乐信号的自相关函数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这点与西方学者给出的结果有很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