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当前广东省部产学研联盟目标导向与国际上通行以产业共性技术为联盟目标存在显著的差异,已明显向下游延伸,强调通过联盟来为特定产业内企业产品开发提供系统技术解决方案。但同时伴随着技术不断具体化,联盟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搭便车"倾向也在加剧,并会对高校与科研机构基本价值取向带来巨大的挑战。以当前省部产学研联盟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研究、访谈、调查问卷与联盟演化博弈模型等方式,识别制约联盟发展、影响联盟绩效的因素,并以此构建产学研联盟组织模式与治理机制模型,探索联盟长效合作机制,使联盟真正成为企业外设的创新机构,既是为这种具有中国特色产学研合作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又是将中国管理实践进行理论总结的一种尝试。
industry-university alliance;industrial technology;absorption capacity;organizational model;governance mechanisms
产学研联盟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一种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本项目以广东省部产学研联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案例探讨、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对产学研创新联盟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如产业技术与产学研联盟特征,产学研联盟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与作用路径,联盟组织模式设计,联盟运行机制的设计与优化等。研究过程及主要结论如下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对产业技术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概念进行界定;并以金发科技作为典型案例,基于其发展历程和对不同技术层次的需求,发现从创新行为到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积累的过程,并对其合作创新模式和吸收能力的协同演化机理进行了分析,发现随着企业能力提升,合作模式由简单合作向纵横向一体化联盟模式演化。基于产业技术的创新过程,对我国当前产业技术联盟中不同知识源对企业创新过程的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第二,使用参与广东省部产学研联盟企业数据对产业技术联盟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与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一个联盟中企业的知识源化战略、吸收能力对联盟中企业创新绩效产出的影响模型,并实证检验了企业知识基础广度对于其获取与吸收不同知识源知识的调节效应,发现技术研发联盟企业通过内部研发与外部研发合作均能显著影响其吸收能力;企业知识基础越广,则其内部研发投入对于PAC的正向影响越强;证实了企业的知识广度正向调节联盟中企业与高校伙伴的合作研发与信息交流对其PAC的影响作用;企业内部研发投入对于企业PAC与RAC存在直接的显著正向影响;而外部互动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不同的作用路径。第三,根据案例与实证研究的结论,运用社会网络等理论对产业技术联盟的组织模式与治理机制进行分析与设计。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从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结构、认知、关系)出发,结合产学研联盟的特征,分析了产学研联盟社会网络与信任的特征、建立机制与途径。研究认为应该重视联盟结构的完整,将社会资本(合作关系)的培育作为联盟发展的重要目标并投入相应的资源;认识并重视认知维度对联盟社会资本与信任的影响,并可利用其它较为密切的网络联结,使得企业-高校之间快速建立初始信任。在中国低信任的文化背景下,社会网络中以市场选择监督和市场竞争监督为核心的“社会实施”能为联盟提供规范与惩罚方面的社会资本,促进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