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的国家科研机构,是组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国家基地。其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升,直接制约着国家自主创新水平。本项目主要从微观、中观、宏观和整合等层面对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与演化系统的内部结构与耦合机理,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与演化的诱因、条件、机制、过程、路径和模式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论分析,探寻其形成和演化规律;运用德尔菲法和AHP法,对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构成及权重进行研究,构建评价模型,并对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实证分析;同时进行国内外典型实验室的比较研究、影响因子及权重的量化研究,验证其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演化机理及评价模型。通过本项目研究,可以发现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演化机理,为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依据;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也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国立科研主体。
State Key Laboratory;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formation mechanism;evolution mechanism;synergistic innovation
本项目综合运用内容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结构方程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聚类法等研究方法以及生命周期理论、耗散结构理论等跨学科理论,从微观、中观、宏观和整合层面对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与演化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撰写了学术论文19篇,其中已公开发表(含录用)15篇;培养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9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人次。 本项目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梳理了自主创新相关的大量文献,对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数据进行了搜集,揭示了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与演化的过程、特点及一般规律。构建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对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与演化的5M-5F作用机理模型,并用结构方程法验证了实验室主任与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与演化的相关关系。利用生命周期理论探讨了科研团队通过选择机制、学习机制等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演化。提出了组织结构作用机制模型,发现组织管理结构等组织结构因素耦合发挥作用,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演化。通过问卷调查法甄别了影响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与演化的主要体制性因素,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采用耗散结构理论研究了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与演化系统的内部结构及耦合机理,揭示了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与演化路径。通过德尔菲法研究了评价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绩效的指标体系,进而运用层次分析法获取了衡量其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评价指标及其权重。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建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模糊聚类分析模型,实现了各影响因素的主从排序和重要程度评价等。 总之,本项目组完成了研究任务,取得了预期的研究成果,达到了项目研究目标。进一步的研究试图引进“协同创新”理论,把国家重点实验室置于国家级实验室体系之中,大力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协同创新研究。因此,本项目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相关理论,得出的研究结论与经验数据,提出的政策建议及进一步的研究思路,对深入揭示和准确把握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与演化规律,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对开展国家实验室、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部门重点实验室等其他国立科研主体自主创新能力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