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纬高原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侧,平均海拔一般在2000米左右,境内山脉纵横,是长江、珠江、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的上游,这里是青藏高原-季风水汽输送"大三角扇型"的关键区,是水汽向北输送的重要门户,其水汽输送的异常,必然引起降水量的异常。利用NCEP/NCAR、ERA40再分析资料以及低纬高原地区的降水资料和多种现代统计技术,分析水汽输送与低纬高原地区旱涝灾害的关系,并从多年平均、干湿年及典型旱涝年分析,研究中低层的水汽分布与水汽输送对降水的影响;揭露季节性水汽输送特征与降水的关系。研究水汽输送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及与低纬高原地区旱涝的关系,分析季风强弱对低纬高原地区水汽输送的影响。最终获得水汽输送异常对低纬高原地区旱涝灾害的影响机理。相应的研究成果将以研究论文的形式在国内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上发表,预计发表论文3-5篇;同时为旱涝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LOW LATITUDE PLATEAU;water vapor transportation;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v;monsoon;drought and flood disaster
已圆满完成项目规定的任务。主要研究了水汽输送与低纬高原地区旱涝灾害的关系,研究了中低层的水汽分布与水汽输送对降水的影响,分析水汽输送的季节特征。研究了水汽输送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与低纬高原地区旱涝的关系,分析了季风强弱对低纬高原地区水汽输送的影响。应用CAM3T42模式对云南5月降水进行可预报性试验研究。取得的成果主要有(1)低纬高原地区可降水量随纬度增加而减少,从滇西北向南增加,呈“U”字型分布。可降水量夏季最多、秋季次之,冬季最少。(2)水汽输送方面,低纬高原地区纬向水汽净收入和经向水汽净收入呈反向变化,即低纬高原地区纬向水汽输送弱(强)时,经向输送就强(弱);另外,低纬高原地区的水汽净收入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低层,水汽净支出集中在对流层中层;以西边界的水汽输入最多,而经向上的水汽输送对低纬高原的降水贡献相对较大。其水汽净收入在1978年发生突变,突变后水汽量呈减少趋势。(3)低纬高原地区初夏极端干旱年西太平洋副高偏西偏强,孟加拉湾、中南半岛赤道西风向东向北推进受阻,西南季风爆发偏晚偏弱,低纬高原以西风带水汽输送为主,有异常的水汽通量辐散,水汽含量较常年减少;而降水偏多年西太平洋副高偏弱偏东,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和赤道西风偏强,孟加拉湾、中南半岛的西南季风爆发偏早偏强,低纬高原以西南季风水汽输送为主,其水汽通量辐合较常年偏强。 (4)低纬高原地区2009年秋季降水特少的主要原因是水汽输送与常年相比出现异常,对流层中低层上高原南部、孟湾、中南半岛至云南为非常强的反气旋环流控制。(5)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1篇;另外,核心期刊定稿3篇。(6)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