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调查我国双翅目广口蝇科昆虫区系、生物学和地理分布,开展比较形态学和系统分类,根据形态特征及其有关生物学证据探讨其亚科、族和各属间的系统关系,修订有关属、种地位以澄清遗留的分类疑难问题,发表新属、新种和记载新记录种,分析其区系成分和特点,建立中国广口蝇科分类系统及其数据库。预期结果将不仅为我国双翅目分类和世界广口蝇科区系积累宝贵科学资料,还将为进一步探究实蝇总科的系统发育、动物地理学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查明我国广口蝇科的现存种类,既可全面反映其区系的概貌与地理分布特点,又能极大地增加国内该科昆虫的新种模式和其他定名标本的馆藏量,从而为中国昆虫的编目和生物多样性研究增添许多新的科学信息。
本项目于2004~2006年间分别对中国南、北方的广口蝇科昆虫区系进行了野外调查,共采集广口蝇科标本13000余号。开展了广口蝇科一般形态学和比较形态学研究,尤其是增添了以往许多类群未知的雌、雄外生殖器特征的新的信息,重建了中国广口蝇科的Platystomatinae, Scholastinae 和 Trapherinae 三亚科分类系统。初步查明了中国广口蝇科昆虫区系,使我国广口蝇的种类从原有的18属近50种记载增加至19属83种,现知的种类已接近世界总数的1/10,从而基本反映了我国广口蝇昆虫物种多样性的概貌。 记述了中国广口蝇科12新种(另有11新种已确认待发表);记载和报道了1新属、10新记录种(包含泰国和印度的新记录种),极大地丰富和增加了国内该类昆虫的模式和定名标本科学馆藏。根据地理分布资料, 分析了该类昆虫的区系成分,结果表明中国广口蝇科昆虫是以东洋成分占优的区系特点。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中国广口蝇科修订名录,建立了该类昆虫的属、种资料数据库。研究结果不仅为我国双翅目和世界广口蝇科区系积累宝贵资料,还为探究实蝇总科系统发育和动物地理学等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