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大麦新矮秆基因发掘及SSR标记
  • 项目名称:大麦新矮秆基因发掘及SSR标记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0370860
  • 申请代码:C1304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4-01-01-2006-12-31
  • 项目负责人:张京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03
中文摘要:

大麦矮源及矮秆基因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乃至世界大麦育种中,使用的矮秆基因非常单一,严重降低了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从而不利于大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项目拟在以往对我国500多份大麦矮秆种质资源进行系谱分析、遗传稳定性评价、赤酶酸反应鉴定和形态分类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计划通过对优选出的包括浙皮1号和盐辐矮早三等我国6个大麦育种主要矮源在内的30多份来源独立、遗传稳定、综合农艺性状好的矮秆优异种质,进行矮生性遗传分析和矮秆基因的等位性测验,以彻底弄清我国大麦育种中主要使用的矮秆基因,鉴定发掘出7-9个新的矮秆基因,解决目前大麦育种上矮秆基因严重匮乏的关键问题;进一步通过矮秆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SSR分子标记,构建矮秆基因的SSR标记遗传连锁图谱,为矮秆基因的图位克隆奠定基础,为研究禾本科矮秆基因的比较进化积累资料。

结论摘要:

本项目在对我国500多份大麦种质资源进行系谱分析、遗传稳定性评价、赤霉酸反应鉴定和形态分类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优选出的30多份来源独立、遗传稳定、综合农艺性状好的矮秆优异种质,进行了遗传分析和矮秆基因的遗传等位性测验,彻底弄清了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我国大麦育种中主要使用的尺八大麦、萧山立下黄、沧州裸大麦、矮秆齐、浙皮1号和盐辐矮早3等6个矮源品种中,仅包含2个矮秆基因,其中之一是世界上已知的uzu矮秆基因,为前4个矮源所携带,另一个与已知的矮秆基因不同,由浙皮1号和盐辐矮早3携带;鉴定发掘出9个新的矮秆基因,基本解决了目前我国大麦育种上矮秆基因严重匮乏的问题。采用SSR荧光标记技术,为已知矮秆基因uzu和其中3个新的矮秆基因找到了连锁比较紧密的遗传标记,构建出其SSR标记遗传连锁图谱,为这些矮秆基因的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此外,还对大麦的千粒重和穗粒数等产量性状进行了QTL定位。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3
  • 1
  • 0
  • 0
  • 0
相关项目
张京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