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组成及其变化对土壤管理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具有较高敏感性,是引起土壤有机碳库最初变化的主要因素,对于土壤有机碳周转和土壤质量的恢复至关重要。然而,该领域的研究基础比较薄弱,已有的认识主要基于通过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进行分离和判定,对其来源、组成情况及其动态变化的研究相对缺乏。本项目以我国喀斯特生态脆弱地区为例,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其碳同位素组成和变化机制进行研究,运用地球化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13C和"核爆"14C同位素联合利用,同时与物质分组方法相结合,研究该区域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组成和周转变化,由此评估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揭示土壤活性有机碳库迁移转化机制,为合理开发和持续经营该区域的土壤资源,切实提高土壤的碳汇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Karst areas;Vegetation change;soil labile organic carbon;stable carbon isotope;
以喀斯特地区不同退化程度的典型坡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两个坡地表层和不同地形部位的剖面土壤颗粒有机碳、溶解有机碳(DOC)含量和稳定碳同位素(δ13C)值,探讨土壤中活性有机碳的迁移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 各坡地剖面土壤中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分布主要受到了有机质输入?坡地地形及土壤质量等影响?土壤有机质的δ13C值是评估SOC周转的一个良好指标,因粒径组成、剖面深度、植被和成土环境而不同。坡地各个土壤剖面中δ13C值的组成差异,较好地反映作物残体输入和土壤累积特征;输入土壤中的植物有机体由于分解程度不同而储存在不同粒径土壤中,因此各粒径中δ13C值对土层中有机质的储存和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