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在我国果品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病毒病危害严重影响梨的产量和品质,通过脱毒处理培育无病毒种质是解决梨病毒病危害的根本途径。本项目拟以梨离体培养植株为研究体系,苹果茎沟病毒(ASGV)和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标准毒源为处理对象,采用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标记技术,分析不同物理和化学脱毒处理条件下病毒在植株中的时空分布特点,进一步解释病毒在植物中的运动规律。本项研究的完成,一方面可为建立一套有效的病毒脱除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病毒在寄主植物中的分布是病毒与植物相互作用在组织行为学上的表现,该项研究也可为进一步研究病毒与寄主植物互作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本项目在对梨病毒生物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制备了梨树上3种主要病毒的cDNA核酸探针,并有效应用于这些病毒的检测。研究建立了10个梨品种的离体培养体系,采用印迹免疫测定和印迹原位杂交等技术,分析了热处理不同时间进程下病毒在梨离体培养植株茎干中的分布特点,首次报道了热处理对梨离体植株中病毒含量及分布的影响,发现较长周期的热处理可以明显降低离体植株茎干顶端病毒浓度,而对基部病毒影响较小,该结果初步揭示了热处理除通过物理作用使病毒降解外,可能诱导寄主生理生化代谢的变化,从而对病毒复制、运动等产生影响。采用病毒醚对梨离体植株进行化学处理获得类似的结果。将热处理及化学处理与茎尖培养相结合,通过再生植株的继代培养及病毒检测,进一步证实了脱病毒效果与热处理处理温度和高温(或化学)处理时间相关,在34℃/42℃变温条件下处理50天以上,茎尖可形成1-2mm无病毒区。研究发现用病毒醚和栎皮黄酮短时期(2-3天)浸泡梨离体植株,均可显著降低病毒含量;将病毒抑制剂浸泡处理与加入培养基中处理相结合,可以明显提高茎尖再培养的脱病毒效果。该结果可能为解释这些病毒抑制剂的作用机理提供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