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研究成果概述如下(1)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一致表明,太行山中生代中酸性岩基形成于壳幔岩浆混合作用,代表熔体与残留矿物晶体的混合物。岩体中斜长石和角闪石大量存在成分和结构不平衡现象。华北克拉通中生代期间没有明显地壳加厚(即不存在所谓“东部高原”),岩石圈减薄与大规模拆沉无关。(2)基本查明中生代岩基中常见的闪长质包体的成因,指出包体的前身是玄武质岩浆,注入之前被地壳物质混染(混合),注入之后与寄主岩石发生显著的晶体和化学交换作用。(3) 通过对太行-燕山造山带晚古生代(冀北高寺台)和晚中生代(太行山紫荆关)镁铁-超镁铁侵入体的Re-Os同位素对比研究表明,它们都具有较高的Os同位素比值,都与太古代基性下地壳的混染有关。所以,中生代期间华北克拉通的古老基性下地壳并没有被显著换底,即古老基性下地壳没有被拆沉。(4) 对鲁西两个著名的高镁闪长岩体-铁铜沟岩体和金岭岩体-的岩石学和Os同位素研究表明,高镁闪长岩不是形成于太古代基性下地壳拆沉进入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中酸性熔体,并在上升过程中与地幔岩相互作用的过程,而是壳幔岩浆混合的结果。
英文主题词magma mixing; petrology; Os isotope; Taihang Mountains; North China cra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