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新疆西准噶尔古生代增生杂岩的形成时代及其构造意义
  • 项目名称:新疆西准噶尔古生代增生杂岩的形成时代及其构造意义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41072168
  • 申请代码:D021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韩宝福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北京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新疆北部是中亚增生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新疆北部造山带形成于晚古生代或三叠纪,目前还存在严重的分歧。最近研究表明,北天山缝合带形成于在325-316Ma之间,额尔齐斯-斋桑缝合带在321-307Ma之间形成,南天山缝合带也是在晚石炭世形成的。因此,位于北天山缝合带和额尔齐斯-斋桑缝合带之间的西准噶尔增生杂岩就成为厘定新疆北部造山带是何时形成的关键地区之一。由于西准噶尔增生杂岩北部的研究程度相对较高,已经获得了相当多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资料,本项目将以西准噶尔增生杂岩南部的蛇绿岩和花岗质深成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确定蛇绿岩和花岗质深成岩野外接触关系的基础上,通过锆石U-Pb年代学和蛇绿岩中硅质岩微体化石研究,限定西准噶尔增生杂岩南部的形成时代;通过地球化学方法,探讨花岗质深成岩的岩浆起源和源区性质;在整合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讨论新疆北部造山带的形成时代和构造演化模式。

结论摘要:

在过去的3年中,本项目聚焦西准噶尔南部地区增生杂岩的形成时代及其构造意义,开展了大量野外和室内研究,获得了大量第一首野外资料和一大批高质量的分析测试数据,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项目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1、继本研究组首次报道在西准噶尔北部谢米斯台-萨尔山一带发育中古生代岩浆活动(Chen et al., 2010)后,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又在以前研究程度相对薄弱的西准噶尔南部的玛依勒、萨雷诺海和巴尔鲁克山等地,确认早-中古生代岛弧深成岩体(516—439 Ma,见Xu et al., 2011,2013; Ren et al., 2014)的广泛存在。结合以发表的资料,完整地建立了西准噶尔寒武纪-二叠纪构造岩浆活动的格架。 2、野外观察证实,西准噶尔南部早-中古生代深成岩体侵入在增生杂岩之中,有些岩体甚至直接侵入在SSZ型蛇绿混杂岩之中,因此这些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为限定西准噶尔南部增生杂岩的形成时代提供了有效的年代学约束。目前已经获得的资料显示,西准噶尔增生杂岩的主要形成于早-中古生代期间(516 Ma前—439Ma前),在泥盆纪之前准噶尔南部的岛弧和增生杂岩均已经拼贴在一起,并广泛地被泥盆纪浅海—陆相沉积不整合覆盖。 3、在巴尔鲁克山地区,侵入在蛇绿混杂岩中的最早的岛弧深成岩体的时代是509 Ma,而在萨雷诺还山地区,侵入在蛇绿混杂岩中的最早的岛弧深成岩体的时代是516 Ma,据此限定西准噶尔最早的洋内俯冲至少开始于早寒武世(516 Ma之前),可能代表了古亚洲洋南部最早的俯冲作用。提出西准噶尔早—中古生代构造演化具有多岛洋的特征,综合以发表的研究成果,建立了西准噶尔的构造演化模式。相关成果分别发表在Lithos、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和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上,也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4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韩宝福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