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隐蔽型镰孢毒素发生、迁移转化与控制的基础研究
  • 项目名称:隐蔽型镰孢毒素发生、迁移转化与控制的基础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0671751
  • 申请代码:H2604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7-01-01-2009-12-31
  • 项目负责人:李凤琴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 批准年度:2006
中文摘要:

首次建立协同检测食品中隐蔽型DON等14种真菌毒素的LC-MS/MS方法,并对我国部分省区小麦、玉米等谷物中多组分真菌毒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建方法的回收率、检测限、精密度等完全满足14种真菌毒素协同检测要求。B类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和玉米赤霉烯酮是污染小麦、玉米的主要毒素,以重庆小麦污染最重,其次为河南、江苏和安徽。玉米则以河南最重,其次为河北和重庆。小麦加工成面粉后,真菌毒素种类和水平明显减少和下降。各省小麦和玉米中隐蔽型DON的污染严重,隐蔽型DON/DON的比例均值范围小麦为19.9-60.5%,玉米为11.6-94%。部分省小麦、玉米样品真菌污染严重,小麦样品真菌污染率几乎100%,优势菌是交链孢霉;玉米样品全部被真菌污染,优势菌是镰孢菌。对从不同地区分离到的50株串珠镰孢进行AFLP分析,结果P-GAA/ M-CAG复合物产生的条带数最少而多态性最高。来自玉米的种群分4个组,小麦为1个组。培养时间、一定范围(20-50%)内的水分含量、温度和初始pH值是影响禾谷镰孢产毒的关键因子。不同实验条件下禾谷镰孢产毒高峰时间不一,多在14-28天。

结论摘要:

英文主题词masked DON; UPLC-MS/MS; fungi identification; AFLP; predictive microbiology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6
  • 1
  • 0
  • 0
  • 0
相关项目
李凤琴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