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网络攻击行为混杂建模及检测技术研究
  • 项目名称:网络攻击行为混杂建模及检测技术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60973136
  • 申请代码:F020805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刘衍珩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吉林大学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本项目针对网络攻击行为的随机性、隐蔽性等特点,基于微分包含理论、非线性动力学建立网络行为的连续变量动态系统模型;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协议分析技术和DEVS方法建立攻击行为的离散事件动态系统模型;应用混杂系统理论将连续/离散模型有机融合,建立基于接口的混杂模型,进而实现网络攻击行为再现与检测。主要包括提出链路吞吐率的动力学模型,将网络各级节点间的行为与系统平台、用户、网络服务相关的行为结合起来,分析攻击事件对网络正常状态的影响;提出基于广义Hebb规则的在线学习和检测算法,不仅可以避免过拟合情况发生,而且利用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实现分布式学习,克服高速网络环境和海量数据带来的高误报率等问题;在混杂模型基础上,提出基于黑板结构的攻击场景再现算法,研发攻击行为检测系统。本项目不仅为网络攻击行为的研究开辟新的视角、引入新的理论框架和应用方法,而且为拥塞控制、QoS等从安全角度进行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结论摘要:

本项目针对网络攻击行为的随机性、隐蔽性等特点,基于博弈理论、非线性动力学建立了网络行为的连续变量动态系统模型;采用动态互信息、协议分析技术和DEVS方法建立了攻击行为的离散事件动态系统模型;应用混杂系统理论将连续/离散模型有机融合,建立了基于动态博弈的混杂模型,进而实现网络攻击行为再现与检测。成果主要包括提出了链路吞吐率的动力学模型,将网络各级节点间的行为与系统平台、用户和网络服务相关的行为结合起来,分析了攻击事件对网络正常状态的影响;提出了基于信息论的攻击特征选择算法和在线集成学习的检测算法,不仅可以避免过拟合情况发生,而且利用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实现分布式学习,克服高速网络环境和海量数据带来的高误报率等问题;在混杂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黑板结构的攻击场景再现算法,研发了攻击行为检测系统。本项目不仅为网络攻击行为的研究开辟新的视角、引入新的理论框架和应用方法,而且为拥塞控制、QoS等从安全角度进行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35
  • 3
  • 3
  • 0
  • 0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25 会议论文 8
期刊论文 60 会议论文 2 著作 1
期刊论文 28 会议论文 26 著作 1
刘衍珩的项目
期刊论文 25 会议论文 1 专利 1 著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