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美国CDC的协助下首次在国内外成功诱导出耐头孢曲松淋球菌菌株。在此工作基础上,拟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法找出敏感菌株与耐药菌株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从而锁定其耐药相关基因,并用重组PCR定点诱变法和反义RNA法等方法加以证实。通过Genbank的同源性序列分析与细菌的其它已知耐药基因进行对比,确定其耐药基因的具体归属,在基因水平上研究淋球菌对头孢曲松耐药的机制及与耐药相关的影响因素。头孢曲松是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目前全球仍未发现对其耐药的淋球菌,但敏感性有下降的趁势,使淋病的治疗面临严重的挑战。本课题前瞻性地研究淋球菌耐头孢曲松的分子机制,找出防止或延缓其耐药性产生的方法,对我国乃至全球淋病的预防和治疗将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我们用次抑菌浓度法在体外成功诱导淋球菌标准菌株ATCC49226和临床菌株ZSSY00205对头孢曲松耐药的基础上,分别对标准菌株组和临床菌株组进行诱导后耐药株对诱导前敏感株的抑制性消减杂交,构建差异基因文库。从文库中随机挑取192个差异基因作为探针点样于基因芯片,用分别标记Cy3、Cy5的敏感株、耐药株基因组DNA的RsaI酶切片断同时与芯片杂交,根据芯片扫描图选取差异荧光探针对应的基因进行测序和Blast分析。最后,我们分别构建了淋球菌标准菌株ATCC49226和临床菌株ZSSY00205的诱导后耐药株DNA特异性的消减文库,并分别获得了高分辨的基因芯片扫描图,发现两组菌株间有共同的耐药相关基因mtrR、mtrC、gyrB、rpsJ、pJD1。我们发现,运用抑制性消减杂交和基因芯片技术能够高效率地进行诱导耐药前后淋球菌的差异基因分析;淋球菌对头孢曲松耐药与mtrR、mtrC、gyrB、rpsJ等基因有关,很可能通过外排泵活性增强的途径介导耐药;伴随淋球菌对头孢曲松产生耐药的同时,可能同时引起对包括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喹诺酮在内的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即多重耐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