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破碎化次生林中的鸟类群落结构变化及其稳定性研究
  • 项目名称:破碎化次生林中的鸟类群落结构变化及其稳定性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0470300
  • 申请代码:C0305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5-01-01-2007-12-31
  • 项目负责人:邓文洪
  • 负责人职称:副教授
  • 依托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 批准年度:2004
中文摘要:

本项目以我国破碎化次生林中的鸟类群落为研究对象,运用栖息地胁迫适应理论、空间分异与生物多样性理论和群落结构稳定性原理探讨由破碎化导致的次生林景观中鸟类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其相对稳定性机制,分析栖息地破碎化对鸟类群落结构的多重效应,揭示破碎化次生林中调控鸟类群落结构稳定性的主导因素,为保护受干扰动物群落提供理论依据。

结论摘要:

本项目以中国东北地区破碎化次生林中的鸟类群落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异与生物多样性理论和群落结构稳定性原理探讨由栖息地破碎化导致的次生林景观中鸟类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其相对稳定性机制,分析栖息地破碎化对鸟类群落结构的多重效应。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破碎化次生林斑块中鸟类群落组成、群落的多样性比较、群落的季节动态及斑块面积、隔离度、边缘性质对鸟类群落组成和动态的影响。不同面积森林岛屿中的鸟类物种多样性有所差异。尽管有些面积较大的斑块所包含的物种数较少,但鸟类物种数的总体趋势是随着斑块面积的增大而增多。研究发现面积效应存在一个明显的阈值,当斑块面积 大于三十公顷时,物种多样性的差异不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森林边缘的鸟类物种丰富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阔叶林/灌丛边缘的鸟类物种丰富度最高,而阔叶林/针叶林边缘的鸟类物种丰富度最低。鸟类个体多度的总体趋势在3种不同类型的边缘差异不显著,但存在种间差异。国外的研究结果表明边缘地带巢成功率低的主要因素是该区域巢捕食率和巢寄生率高,本研究发现斑块边缘地带鸟类繁殖成功率较低的重要因素是巢址竞争激烈,补充了已有理论。为受干扰地区的动物保护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5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2 会议论文 3 获奖 2 著作 2
邓文洪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