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针对传统的核酸适体筛选过程中操作繁琐、耗时费力等问题,集成微流控芯片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的优势,发展新的技术平台,实现多个目标物的核酸适体的快速、同时筛选,为核酸适体筛选过程的标准化、自动化、规模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精确控制筛选的严谨度,达到最佳的筛选效率,(2)快速、同时筛选多个目标物的核酸适体,(3)寡核苷酸链与靶标的亲和力的实时监测。具体实施将分为3步进行(1)技术平台的构建,(2)技术平台的测试和优化,(3)多种蛋白质的核酸适体的同时筛选。本项目相关的关键技术已经得到了验证,表明本项目的技术路线是可行的。
aptamer;microfluidic chip;SELEX;protein;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本项目在项目组全体人员的努力下,完成了以下工作发展和改进了若干种筛选技术,以小分子、蛋白质、细胞为靶标,开展了核酸适体的筛选工作,包括(1)设计制作了3种微流控芯片,快速筛选获得了多西紫杉醇、C反应蛋白和肌红蛋白的核酸适体;(2)以碳纳米材料作为去除游离核酸的辅助材料,改进传统的筛选方法,快速筛选获得了蛋白质和肿瘤细胞的核酸适体;(3)通过控制筛选严谨度、优化核酸文库和靶标的固定化方式,快速筛选获得了蛋白质的核酸适体。以上核酸适体的亲和力、特异性以及序列,采用SPR传感器、流式细胞仪以及单分子力谱技术进行考察及优化。同时,基于自行筛选的核酸适体以及文献报道的部分核酸适体,发展了10种分析方法,实现了多种蛋白质和肿瘤的高灵敏、高特异性检测。为了给核酸适体的应用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采用单分子力谱技术,考察了不同条件下核酸适体与靶标的相互作用。本项目立项以来已经在Analytical Chemistry、Chemical Communications、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等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44篇(其中IF>5的17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1项,其中7项已获得授权;培养博士4名、硕士20名。同时还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参加国际学术会议3次、全国性学术会议6次,其中应邀作分组报告4次;2014年暑期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化学系Quan Jason Cheng教授课题组开展学术交流;将于2016年春季赴美国圣地亚哥参加“251st ACS National Meeting & Exposition”并作分会报告。综上所述,我们为传统的核酸适体筛选过程中操作繁琐、耗时费力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获得了多个目标物的核酸适体,为核酸适体筛选的标准化、自动化和规模化提供了基础,达到了本项目的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