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慢性炎性疼痛的突触"发育"机制
  • 项目名称:慢性炎性疼痛的突触"发育"机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31100804
  • 申请代码:C0910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索占伟
  • 依托单位:兰州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个体出生后的早期,突触大量表达"包含NR2B亚基的NMDA受体"(简称NR2B);而随着突触的发育,"包含NR2A亚基的NMDA受体"(简称NR2A)会不断进入突触、并替代NR2B。这种NMDA受体的亚基转换,影响着突触成熟、突触可塑性以及学习记忆等过程,被认为是突触发育的关键性事件。在脊髓背角,NR2B在突触中的大量表达,也是组织损伤早期炎性疼痛形成的关键步骤。但申请者的预实验,深入追踪NMDA受体的长时程变化,意外发现到炎性疼痛后期,NR2A又会不断向突触输送、以替代NR2B,完成一次病理状态下的亚基转换,提示组织损伤也会"借用"突触的发育机制,持续慢性疼痛状态。基于此,申请者假设 NR2A向突触输送、以替代NR2B,参与炎性疼痛的后期维持。本项目的目标,在于深入研究脊髓NMDA受体亚基转换的分子机制及其与后期炎性疼痛的关系;深入探讨阻断NR2A的突触输送对后期炎性疼痛的抑制作用

结论摘要:

个体出生后的早期,突触大量表达“包含GluN2B亚基的NMDA受体”(简称GluN2B);随着突触的发育,“包含GluN2A亚基的NMDA受体”(简称GluN2A)不断进入突触,并替代GluN2B。这种NMDA受体的亚基重构深刻影响着突触成熟、突触可塑性和学习记忆等过程。本项目以CFA(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炎性动物为模型,观察了在慢性炎性疼痛的不同“发育” 阶段,脊髓背角GluN2B和GluN2A突触表达的动态变化以及早期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变化。结果证实在慢性炎性疼痛的“发育”过程中,也“重现”这种与突触发育及其相似的NMDA受体的亚基重构现象。在外周组织损伤早期,脊髓背角神经元中GluN2B大量进入突触,参与了痛觉超敏的形成和早期维持。特异性抑制GluN2B受体可有效缓解早期疼痛症状。而随着慢性炎性疼痛的不断“发育”,大量GluN2A逐渐进入突触,并替代GluN2B,从而在疼痛的后期维持中发挥主导作用。因此,抑制GluN2B受体不再有效缓解晚期疼痛症状。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炎性疼痛早期,SAP102对GluN2B受体突触输送发挥重要作用,SAP102的SH3功能域的模拟多肽可显著降低炎性动物的NMDAR-EPSCs幅值。而在慢性炎性疼痛晚期,在NR2A突触表达逐渐升高的同时,PSD-95的合成也同步升高,提示了在疼痛晚期PSD-95携带GluN2A受体进入突触,实现GluN2A受体对突触GluN2B受体的替代,从而参与了慢性炎性疼痛的后期维持。本项目取得的这些成果不仅丰富了慢性炎性疼痛的中枢机制,而且可为慢性病理性疼痛不同阶段治疗方略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在本项目的支持下,取得的部分结果发表SCI论文(影响因子6.1)1篇,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索占伟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