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发现的内吗啡肽(endomorphin,EM)是G蛋白耦联的μ型阿片受体(MOR)的内源性配体,EM虽有镇痛作用,但作用机理不详。中枢内源性镇痛系统由含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下行投射纤维组成,在镇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脊髓背角浅层内有密集的EM、5-HT、NE样阳性纤维和终末。本项目拟综合应用神经科学方法观察脊髓背角内EM阳性终末的来源,背根节内EM与其他神经递质的共存
本项目对神经系统内吗啡肽(EM)神经元的联系及其镇痛作用的机理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⑴脊髓背角内的EM阳性终末主要分布于浅层(Ⅰ、Ⅱ层),但未见到EM阳性胞体;这些EM阳性终末主要来自初级传入纤维;EM阳性终末与非标记的神经元胞体和树突、MOR阳性神经元及其树突形成突触联系;EM和5-HT或去甲肾上腺素(NE)阳性终末与HRP逆标神经元(投射神经元)或非HRP逆标神经元(可能是中间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⑵在迷走神经的结状节内观察到EM阳性神经元,其中的部分EM阳性神经元含P物质(SP)。⑶NE通过作用于a2受体,能够增强EM对外周伤害性信息传递的抑制作用。5-HT与5-HT2受体结合后具有类似的作用。⑷EM作用于突触前的mu阿片受体(MOR),对突触前终末的兴奋性递质释放产生抑制性效应,进而抑制伤害性信息向中枢传递。⑸下丘脑内的EM能神经元向臂旁核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不同亚区投射,下丘脑和孤束核内的EM能神经元存在往返投射。⑹EM阳性纤维对PAG内的GABA与MOR共存神经的抑制作用可能导致后者对5-HT能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减弱,激活中枢内源性镇痛系统,使其发挥镇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