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中生代四川盆地西北部的边缘构造带经历了强烈的逆冲推覆和走滑构造变形,相邻盆地与此同时发生了明显的基底沉降和接受了大量的沉积物。边缘构造带强烈的变形和由此而导致的挤压和压扭性沉积盆地的形成反映华北和华南地块在晚中生代时期仍继续汇聚,造成其结合部位地壳的明显缩短。该项目拟通过对盆地边缘龙门山北段、米仓山构造带和大巴山弧形构造带各种变形过程的详细分析,以及对盆地内部不同沉积相、相组合以及沉积体系发展的深入研究,同时结合断层年代学和物源分析结果,揭示四川盆地西北部晚中生代时期的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并进一步恢复华北与华南地块在碰撞期后的陆内汇聚历史。该项目的研究不仅可使我们对中国大陆中生代时期的构造演化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而且也将促进对秦岭构造带、龙门山构造带、以及陆内变形过程中盆-山关系的深入理解。
该项目研究目标为恢复四川盆地西北部晚中生代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以及盆地发展与相邻构造带变形之间的关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恢复侏罗系和白垩纪的沉积作用和了解在碰撞变形后盆地的发展以及沉积充填过程。研究扬子-华北地块碰撞后中国中部继续发生的陆内构造作用是本项目的另一重要研究内容。本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认为南秦岭属于扬子地块的北缘,晚中生代强烈的陆内变形使古特提斯缝合带沿宁陕左旋走滑断裂错位;(2)四川盆地西北缘内构造变形可分为二个阶段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和中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期构造变形与斜向碰撞相关,后期构造变形与碰撞后陆内的聚敛有关;(3)晚中生代四川盆地周缘构造变形与扬子地块持续的顺时针旋转过程相关,导致扬子地块北缘内部次级地块发生复杂的错位和旋转;(4)宁陕断裂在晚中生代四川盆地西北部盆地发育和周缘构造带演化方面起重要的构造调节作用,是一个大型左旋走滑断裂,活动时代为早侏罗世早期和中侏罗世晚期;(5)高川地体是一个外来构造岩片(6)四川盆地西北部在晚中生代经历了由压扭型-叠加型前陆盆地的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