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临床难愈,关键在于机制不清。乙肝病毒特异性CTL在病毒清除中起关键作用。前期研究发现,慢性乙肝患者体内乙肝病毒表位特异性CTL功能低下,且与Treg呈显著负相关。为验证Treg是否造成CTL数量功能低下的元凶,研究分三部分进行direct ex vivo利用pentamer技术明确表位特异性CTL的分布、表型、功能及效应途径,多色流式细胞分析技术研究Treg在慢性乙肝患者中的数量、功能及鉴定新的特异性表型;in vitro磁珠分选Treg后利用Transwell体系,研究T-T相互作用机制;in vivo利用乙肝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结合肝脏病理进一步证实Treg与CTL 之间的相互作用,实施干预调控,观察阻断该途径后的病毒清除情况。本课题旨在揭示Treg对CTL功能和分化状态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调控该途径可促进病毒清除,从而为乙肝慢性化机制提供新的依据,为乙肝临床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乙肝慢性化机制尚不明确,是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乙肝病毒感染慢性化主要受三大因素的调控病毒因素、机体免疫因素和宿主遗传因素,其中机体抗病毒的免疫因素在病毒性肝炎感染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细胞毒性T细胞 (CTL) 是清除乙肝病毒的主要武器,尤其是针对乙肝病毒部分蛋白表位特异性CTL在清除乙肝病毒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研究证实,在慢性乙肝患者体内存在着表位特异性CTL的数量及功能低下,这可能就是造成乙肝病毒免疫耐受的元凶。进一步的研究提示,Treg在乙肝病毒的免疫耐受中担负重要作用。我们的研究揭示,在慢性乙肝患者患者体内,Treg的数量增多,进一步的表型及功能分析提示其功能活跃,并且与表位CTL数量呈现明显负相关现象。提出两种细胞亚群进行体外研究,揭示其相互作用的具体机制,发现Treg是通过细胞接触及细胞因子的分泌完成对表位特异性CTL的抑制作用的。为研究患病肝脏局部发生的免疫反应,找到肝脏慢性损害的直接证据,本课题建立了免疫性肝损害模型,根据其不同病程进行动态观察,研究发现Treg数量会随病程演变呈现动态变化,且这种变化和Th17细胞亚群相关,深入研究发现,在慢性肝损害阶段,Treg/ Th17存在严重失衡,这点从细胞频率、功能、肝脏病理指标检测等多方面得到证实。在探寻肝损害发病机制的同时,积极探索治疗方法,在尝试多种药物后,研究发现常山酮降低了肝纤维化大鼠血清TGF-β1、HA、PCⅢ含量及肝脏组织TGF-β1、α-SMA、Collagen 1表达,表明它能减轻ConA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同时对Th17细胞亚群效应因子的释放也有一定作用。本课题在为乙肝慢性化机制提供新线索的同时,也为慢性乙肝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本课题历经3年时间顺利完成计划任务书中的各项研究内容,并根据最新研究进展,与时俱进,及时增补研究内容,共发表论文15篇,3篇被SCI收录,培养研究生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