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马拉色菌定植或感染可加重或诱发特应性皮炎(AD),但是,这些结果都是基于体内的研究发现,因此无法确定究竟是马拉色菌及其变应原本身可诱发加重AD,抑或是AD发生炎症后导致马拉色菌定植增加,此外,马拉色菌诱发加重AD的机制不明确。表皮屏障功能缺陷是AD发病的基础,中间丝相关蛋白基因FLG突变可导致皮肤屏障障碍。因此,本研究拟以FLG自发突变小鼠为模型,以马拉色菌及其变应原致敏FLG自发突变小鼠和同品系无FLG突变小鼠,研究马拉色菌及其变应原致敏上述两种小鼠后皮损表型、组织学类型的差异;比较两种小鼠的树突状细胞(DC)摄取抗原后成熟度和迁移情况差异;随后DC激发免疫反应方向和程度;并比较了两种小鼠相同来源的DC本身提呈抗原能力的差异。探索马拉色菌及其变应原致敏FLG突变小鼠的可能性及其机制。一旦完成,可以阐明马拉色菌在AD发病中的作用,丰富AD发病的机制,为AD的预防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atopic dermatitis;filaggrin gene;lidocaine;hereditary skin disease;pathogenic gene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心身健康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我国儿童AD的人群患病率高达为8.30%-12.94%。AD发病的关键机制之一是皮肤屏障功能破坏,而中间丝相关蛋白基因(FLG)突变是皮肤屏障功能破坏的主要原因,中国人群AD患者FLG的突变谱、突变频率、对AD发病有何影响?重度AD的治疗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主要依赖系统性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其毒副作用大,且激素治疗存在“反跳”现象,利多卡因静脉封闭治疗重症AD具有疗效可靠、价格低廉、停用没有“反跳”现象等优点,但其作用机制至今不清,限制了它的广泛使用。另外,我国遗传性皮肤病致病基因尚不清,亟须构建高效的基因诊断平台。本项目针对上述问题开展研究:首次明确中国汉族人群AD患者FLG基因的突变频率(28.3%),发现2个高频突变(K4671X 9.2%,3321delA 14.6%);中国汉族人群FLG突变与AD和特应性哮喘强相关;首次提出AD患儿的FLG基因突变来自于其鱼鳞病的父母。首次发现利多卡因通过Smad3/TGF-β通路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分化,从而抑制炎症,为这一治疗新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本项目组致力于遗传性皮肤病致病基因的搜寻,首次明确屈侧网状色素异常的致病基因、揭示中国汉族人群脓疱型银屑病的突变类型、构建中国人群I型神经纤维瘤病和着色性干皮病的突变谱,对疾病的预防、预后、基因诊断及产前基因诊断奠定基础。本项目共发表标注本项目的SCI论文共13篇,研究成果50余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专题报告,培养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