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荚膜唾液酸对2型猪链球菌-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 项目名称:荚膜唾液酸对2型猪链球菌-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1170124
  • 申请代码:C0106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王长军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2型猪链球菌(SS2)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我国江苏(1998)和四川(2005)曾暴发较大规模的猪群及从业人群感染,严重威胁养殖业和公共卫生安全,流行株高致病性的分子基础备受关注。细菌荚膜已证实是多种致病菌重要的毒力因子。课题组完成了国内强致病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和功能注释(PLOS ONE,2007),发现编码荚膜多糖的操纵子,其中基因簇neuABCD预测为荚膜唾液酸合成基因。本研究拟构建荚膜以及唾液酸缺失突变株,采用转录因子活性谱芯片、细胞与免疫学方法研究突变体在超微结构、与宿主巨噬细胞/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动物致病性等方面的差异,系统分析免疫细胞模式识别受体和信号通路(分子)活性,明确neuABCD基因簇的功能,阐明荚膜唾液酸缺失对国内流行强毒株致病性的影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本研究对于全面认识国内SS2强毒株的病原学特征和分子致病机理有重要意义。

结论摘要:

2型猪链球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我国曾暴发较大规模的猪群及从业人群感染,严重威胁养殖业和公共卫生安全,流行株高致病性的分子基础备受关注。课题组前期完成了国内强致病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和功能注释,发现编码荚膜多糖的操纵子,其中基因簇neuABCD预测为荚膜唾液酸合成基因。本研究通过构建荚膜以及唾液酸缺失突变株,研究突变体与宿主巨噬细胞/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动物致病性等方面的差异,系统分析免疫细胞模式识别受体和信号通路(分子)活性,明确neuABCD基因簇的功能,阐明荚膜唾液酸缺失对国内流行强毒株致病性的影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本研究主要取得以下几方面进展 1.荚膜唾液酸对细菌毒力和宿主炎症反应的影响发现荚膜多糖合成基因cps2B及唾液酸合成基因neuB缺失后,细菌毒力基本丧失;脑组织病理切片分析,发现感染野生株小鼠脑组织可见显著的胶质细胞增生样结节;体外小鼠全血细胞刺激实验显示,突变株刺激后炎性因子MCP-1、IL-6的分泌水平显著高于野生株组,提示荚膜唾液酸可能在宿主对S.suis 2的识别与应答中发挥抑制作用。 2.荚膜唾液酸参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 通过比较荚膜缺失突变株、唾液酸突变株及野毒株对人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黏附和侵袭能力的差异,结果发现荚膜唾液酸缺失后,病原菌对宿主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的黏附、入侵增强,而在宿主专职免疫细胞内的存活能力显著减弱。 3.荚膜唾液酸对菌株及宿主细胞产生影响的分子机制研究通过将不同菌株与鼠巨噬细胞RAW264.7孵育一定时间后,检测巨噬细胞TLR2 mRNA转录水平、AKT磷酸化水平、NF-κB激活程度以及TNF-α分泌水平。结果表明,唾液酸缺失株组的细胞TLR2 mRNA表达水平自1 h开始升高,1.5 h达高峰后有所下降; p-AKT 水平1.5?5 h持续稳定在高峰水平,7 h后开始下降;免疫荧光可见15min NF-κB激活-核转运程度较高。初步阐明了荚膜唾液酸参与猪链球菌2型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 4.猪链球菌N-乙酰半乳糖胺代谢通路研究课题组功能预测筛选到一个编码乙酰半乳糖胺(aga)代谢通路基因簇,进一步构建PTS一步构建PTS组分及AgaR编码基因缺失突变株,动物毒力实验结果显示敲除株较野生株毒力显著降低;利用EMSA技术筛选并验证AgaR调控PTS的靶序列,本研究初步阐明AgaR调控的效应机制。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46
  • 0
  • 0
  • 1
  • 0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王长军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