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生态学、地球系统科学和环境学基本原理,通过野外调查、定位观测、试验和室内分析化验等手段,应用"3S"技术和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自然与人为活动影响下的土地沙漠化演变。掌握三江源区土地沙漠化的宏观分布、动态变化与驱动机制,沙漠化的形成过程、演变模式和本质特性;探索不同类型沙漠化土地的景观特征和内在差异和作用机制;建立三江源区沙漠化遥感分析方法和信息提取技术,测定典型地区土地沙漠化速率与强度,主要沙尘源区与移动路线;提出高寒沙漠化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及其危害程度评价监测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为防治土地沙漠化和保护和重建江河源生态环境并合理开发土地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三江源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包括青海省南部的16县1乡,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江河源"之称,被誉为"中华水塔"。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特别是源头区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水资源短缺、湿地萎缩等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直接威胁到三江流域各省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引起厂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本项目通过野外工作和室内分析研究,摸清了三江源区沙漠化土地分布面积为24655.36km2,其中流动沙地4684.02km2,半固定沙地3167.33km2,固定沙地13909.28km2,潜在沙漠化土地2894.73km2。土地沙漠化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研究了典型区玛多县1994年-2002年土地利用的变化,沙漠化土地平均年增长为8.18%,沙漠化发展非常剧烈。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在青海其它沙区的经验,提出了工程和生物综合防沙治沙的技术措施以及三江源区生态保护对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