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层研究主要是对非礁相区剖面的,尚未顾及礁相区剖面。生物礁是古地形高地,对环境变化尤其是海平面变化更为敏感。所以对礁相区P-T界线层剖面的研究可能获得从非礁相区剖面不能获得的环境变化信息。一些国外学者认为P-T之交没有海平面下降,是海平面上升引起的海洋缺氧造成了生物大绝灭。但我们在贵州礁相区界线层剖面上发现了海平面下降的证据,并发现海平面上升发生在生物大绝灭之后。谁是谁非?对更多的礁相区P-T界线层剖面研究可以澄清这些问题。本项目拟对贵州、四川、湖北、江西等地若干礁相区界线层剖面的环境和生物演化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内容包括海平面变化的性质、规模、发生时间,碳氧同位素演化,生物集群绝灭事件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其它可能的环境变化(如古气候变化),生物群的演化及其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残留生物的古生态特点尤其是其形态功能分析,生物集群绝灭与环境灾变的关系等。
以往的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层研究主要是对非礁相区剖面的,尚未顾及礁相区剖面。对礁相区P-T界线地层剖面的研究可能获得从非礁相区剖面不能获得的环境变化信息。本项目旨在通过对贵州、四川、湖北、江西等地若干礁相区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剖面的多学科系统研究,揭示其中的环境变化和生物演化信息,并探讨生物演化与环境变化的关系。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对贵州、四川、江西的几个典型的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剖面进行了多学科的系统研究,不仅圆满达到了项目的设计目标,而且取得了多个创新性的研究成果(1)进一步确定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存在显著的海平面下降事件,并且海平面下降事件与生物集群绝灭事件发生基本同时,两者可能有成因上的联系,推翻了一些国外学者所持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没有海平面下降的错误认识;(2)确定了国外学者描述的树枝状微生物岩根本不是微生物岩,而是成岩构造,并且发现了三种真正的微生物岩和微生物化石;(3)首次确定了生物礁生态系在二叠纪末的绝灭是分两步进行的第一步是所有狭适性生物的绝灭,第二步是大多数广适性生物的灭绝;(4)确定了牙形刺化石在二叠纪末也发生了集群绝灭,但绝灭发生的时间比其它类群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