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种群遗传学和分子系统地理学的研究手段,以印度-西太平洋地区分布的同域广布红树植物角果木、十雄角果木、榄李、红榄李、海漆、桐花等为研究对象,从分子水平深入研究各物种系统地理格局形成的模式与机制。通过基于溯祖理论的计算机模拟从分子水平检测晚更新世以来各种地质历史事件在上述红树植物生态适应和系统地理格局形成过程中的式样, 尤其是区域内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群岛在红树植物物种分化和物种形成中的作用。进一步开展了不同层次上各物种间系统地理格局一致性的比较(包括近缘种间和远缘科间、不同抗盐类型间、胎萌与非胎萌类型间、半红树与红树类型间);探讨地质历史因素与物种特异性的生态适应因素在红树植物系统地理格局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为印度-西太平洋地区红树植物种群的历史演化过程以及制定保护生物学策略提供重要的理论证据。研究获得该区域内多种红树植物种群结构化严重,群体历史、地理隔离、种化作用分别或协同对其现今群体结构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以及各基因的基因谱系不同暗示选择可能在其中起了一定作用等具有普遍意义的结果。
英文主题词Mangrove plants; Quaternary climate change; Indo-West Pacific; Molecular comparative phylogeography; Coalescence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