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珠江中上游水体中水溶性有机质-重金属元素相互作用的时空序列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 项目名称:珠江中上游水体中水溶性有机质-重金属元素相互作用的时空序列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41173124
  • 申请代码:D0309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卫蓉
  • 依托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近年来珠江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体重金属污染严重,极大威胁珠江流域社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项目着眼于水溶性有机质(DOM)与重金属元素相互作用及其分布规律,将珠江中上游水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把握自源头、从上游至中游的时间及空间连续性,通过对水体中DOM特征、与重金属元素相互作用的分析,研究DOM与重金属元素相互作用的时空序列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最终通过"源一渠一汇"的耦合分析,揭示珠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的形成、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制约机理,为从源头及上游地区控制重金属排放,减轻对下游地区危害,保护珠江流域水环境和水生态建设的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摘要:

珠江流域面积占国土面积不到5%,流域GDP约占全国GDP13%,经济地位举足轻重。本项目研究了珠江上游水相、沉积物和土壤中重金属、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的含量与分布,探讨了金属元素在多介质中的地球化学特征,获得了如下结论 (1)珠江上游沉积物和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沉积物、农田和非农田土壤中Cu、Zn、Cd、Pb、As、Cr、Mn、Fe含量特征与地壳丰度基本一致,Fe的含量最高,其次是Mn,Cd的含量最低。农田土壤中的Fe、Cu、Zn、Cd、Pb、Cr、As含量高于沉积物和非农田土壤,沉积物中的Cu、Zn、Pb、Cr、As含量略高于非农田土壤。3种介质中的8种重金属分为两组,Cu、Pb、Cr、Cd、Zn、As、Mn为一组,Fe单独为一组。(2)珠江上游金属元素的沿程分布特征及迁移情况。沉积物中金属元素含量呈散点状分布,没有自上而下递增,金属元素没有明显的沿水流方向迁移;农田土壤中金属元素没有显著的向下游转移,也没有明显的向河流迁移,研究区的土壤对金属污染物有很好的吸附存留作用。(3)珠江上游金属元素的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环境中重金属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不仅与其总量有关,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形态分布。研究区沉积物中金属含量的顺序为Mn>Zn>Pb>As>Cu>Fe>Cr;农田和非农田土壤的顺序为Mn>Pb>Cd>Cu>Zn>As>Cr>Fe,农田土壤中非残余态的比例略高于非农田土壤。在沉积物和土壤中Mn的生物有效性最高,易被释放到环境中造成二次污染;Zn、As、Cu、Pb的生物有效性也较高;Fe和Cr的生物有效性相对较低,对环境的潜在影响相对较小,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高于非农田土壤。研究区沉积物和土壤重金属(Mn、Zn、As、Cu、Pb、Cr、Fe)的弱酸提取态占全量的比例基本一致,Mn、Zn、As的比例相对较高(Mn>Zn>As),迁移性相对较强;Cu、Pb、Cr、Fe的比例低于1%,迁移性很低;Cd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高于沉积物。(4)总有机碳(TOC)对沉积物和土壤中重金属的影响。沉积物中的TOC含量与Cu和Pb的可氧化态百分比显著相关;农田和非农田土壤中的Cu、Zn、Cr、Pb、Cd可氧化态百分比与TOC含量也显著相关,有机质对沉积物和土壤中的Cu和Pb均有较强的吸附、络合作用,对重金属Cu和Pb的迁移和生物有效性有显著的影响。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4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31
卫蓉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