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体在视觉腹侧通路的表征模式是理解客体识别神经机制的核心问题,而经验是影响客体表征模式的关键因素之一。已有关于客体识别学习效应的脑成像研究局限于稀疏编码的思路,但是得到了大量互相矛盾的结果。本研究首次提出从群体编码的思路研究客体学习的神经机制,即学习效应不一定体现在神经元各自反应特性的变化,而是体现在多个神经元协同反应模式的变化。本项目将围绕客体学习的神经机制,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以及新兴的适用于检测群体编码的多变量模式分析方法,研究客体识别的学习效应是否存在群体编码的神经机制,其空间组织如何,并揭示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等因素如何作用于对于客体的已有表征,从而决定客体学习的神经机制。本研究结果将推动我们对客体识别及学习的一般规律和神经机制的理解,并将为我们揭示大脑对信息的编码方式提供启示。
object recognition;object learning;top-down;bottom-up;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客体识别是人类智能的核心认知能力之一,客体在视觉腹侧通路的表征模式是理解客体识别神经机制的核心问题。影响客体表征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对客体识别的经验,本项目研究客体表征如何随着客体识别经验的塑造而改变。我们围绕客体学习的神经机制,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和多变量模式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揭示客体学习效应的群体编码机制,并考察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等因素对客体学习神经表征的影响。首先,为了研究自上而下因素对客体学习神经机制的影响,我们考察了客体符号象征意义加工对客体选择性脑区反应的调制作用。结果发现,对视觉客体符号象征意义的加工是VWFA脑区 接受到的自上而下的调控信号之一,这种信号可能来源于参与抽象概念加工的额叶或中颞叶皮层脑区。此外,为了研究自下而上因素对客体学习神经机制的影响,我们考察了大脑视觉腹侧通路对同时出现的面孔和身体之间的情境效应的神经表征。我们发现,位于腹侧通路后部的脑区对面孔身体组合的反应保持了单个客体的信息;而位于腹侧通路前部的脑区对面孔身体组合的反应强于对单独出现的面孔或身体的反应,表现出情境效应。最后,我们采用多变量模式分析技术,研究了客体学习效应的群体编码机制。我们发现,右侧FFA脑区对面孔和身体同时出现的刺激采取的是整体性表征;而在左侧FFA和双侧FBA脑区,对面孔和身体组合刺激的反应只是基于对单独的面孔和身体反应的简单加和。此外,我们发现在面孔识别任务中, FFA 脑区的反应模式稳定性在正确试次中高于错误试次,表明反应模式稳定性这一神经表征具有重要的行为意义。在此项目基金支持下,共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论文9篇,国内期刊论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