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居肿瘤之首,其发病机制尚不很清楚,且发病和临床特征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研究表明miRNA遗传变异及表达水平与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而为数不多的发生在miRNA种子区域的遗传变异显得更加重要。生物学信息提示miR-146a的靶基因与胃癌密切相关。本课题拟寻找和验证miR-146a在胃癌中起关键作用的靶基因;构建各基因型的表达载体转染胃癌细胞株,观察miR-146a及靶基因的表达、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迁移能力和体外药敏的变化;运用病例-对照、病例-病例研究法,分析miR-146a遗传变异及表达水平与胃癌发病风险、临床特征(分期、转移、疗效、预后)的关联;探索miR-146a遗传变异及表达水平是否可以作为新的分子标记物,探索外周血中miR-146a遗传变异及表达水平是否可以代替肿瘤组织中的标记物,为今后实施有效的个体化预防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gastric cancer;miRNA;polymorphism;susceptibility;metastasis
收集了胃癌患者1125例和1196名与胃癌患者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的血样及基本资料(包括吸烟、饮酒、饮食、家族史等危险因素),检测了miR-146a的三种基因型,病例组CC、CG、GG三种基因型分别为397例、536例、192例;对照组CC、CG、GG三种基因型分别为420例、577例、199例,统计分析了miR-146a基因型与胃癌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提示CG vs CC(OR=0.98,95% CI0.82-1.18;校正年龄、性别等因素后OR=0.99,95% CI0.83-1.19);GG vs CC(OR=1.02,95% CI0.80-1.30;校正年龄、性别等因素后OR=1.03,95% CI0.81-1.32);CG+GG vs CC(OR=1.02,95% CI0.80-1.30;校正年龄、性别等因素后OR=1.03,95% CI0.81-1.32)。未发现miR-146a基因型与胃癌发病风险存在明显关联,进一步根据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肿瘤部位、分期等行亚组分析,亦未发现miR-146a基因型与胃癌发病风险存在明显关联。因大部分患者尚未出现转移和死亡,随访仍需要一定时间,初步获得了以上部分6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侵袭与转移、生存预后),初步分析了基因型和基因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联,结果提示miR-146a低表达者更易发生转移和生存时间更短,我们正在完善随访资料扩大样本量来进一步确认。该研究结果为今后实行更有效的个体化的治疗提供了初步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