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最主要死因。研究表明淋巴细胞凋亡紊乱与LN发病密切相关,但有关淋巴细胞凋亡是增强还是减弱,目前观点不一;而且从凋亡紊乱到LN发病的中间过程尚不清楚,特别是很少考虑到凋亡产物是否被有效清除。因此深入研究淋巴细胞凋亡紊乱的原因及凋亡小体清除效率与LN发病关系,有助于揭示凋亡小体清除异常在LN发病中的作用,阐明LN发病机制,为早期诊断与治疗LN提供依据。本项目拟采取完全随机设计,以LN为病例组,设立内对照(非LN的SLE组)和正常对照两个对照组,通过研究fas系统基因、蛋白表达和淋巴细胞凋亡率,来全面认识凋亡紊乱与LN之间的关联;并检测血清游离核小体水平和多形核白细胞(PMN)吞噬功能,分析外周血凋亡小体清除效率与LN发病的关系。从而进一步阐明从淋巴细胞凋亡紊乱→凋亡小体清除异常→产生大量游离核小体→产生自身抗体→LN发病的整个过程。
本课题采取完全随机设计,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早期凋亡率及其膜上mFas(膜Fas)和mFasL的表达;以ELISA法测定外周血sFas(可溶性Fas)和sFasL、可溶性核小体及抗核小体抗体家族水平。结果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PBMCs早期凋亡率显著升高,并与疾病活动度和器官/系统损害程度相关,尤其与肾脏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密切相关;患者PBMCs膜上mFas和血清可溶性sFas表达均增高,而后者与器官/系统损害关系密切。SLE患者血清中的核小体浓度既可增高,也可降低,与抗核小体抗体水平呈负相关,且其降低与患者器官损害,尤其是皮肤和肾脏损害密切相关。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家族表达水平升高,且与患者的器官/系统损害及PBMCs的早期凋亡率呈正相关。以上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Fas/FasL通路的凋亡作用在狼疮肾炎发病及其他SLE器官损害中作用提供了宝贵资料;并为早期诊断和预防SLE提供了重要线索。